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www.pfzhiliao.com/

本文由作者大胡子谈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酬郭简州寄柑子》

霜规不让黄金色,圆质仍含御史香。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

诗题所涉郭简州是郭子仪的曾孙,郭封颖。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当时为简州(今简阳)刺史。首联上半句以此柑的视觉体现出发,其显意即:白色裸柑,不次于黄色表皮包裹的柑子。随后,下半句从味觉上进行表述,即丰满的圆形果实散发出一种奇异的清香。

其“不让”和“仍含”的拟人化描述赋柑子以动感的生命形态。从潜意上看,如果“霜规”是诗人自喻。那么,黄金色作为“尊贵”之意,用以喻郭简州。其潜意为,纯洁之典范不及功成名就人。遂与《赠韦校书》“那似登科甲乙年”的逊语略同。

下半句中“御史香”典出《世说新语·惑溺》,晋贾充有御赐异香,其女贾午与韩寿私通,韩寿身染奇香,遂被发觉,后与贾午成婚。后用来比喻私嫁之典。如薛能《赠解诗歌人》云:“朝天御史非韩寿,莫窃香来带累人。”其“圆质”源自《月》:“细影将圆质”与《送姚员外》:“莫教烟月两乡悲”一样,用来喻指李程。

据之,下半句潜意即,他(李程)乃带御史香。也可以说,我已经嫁人了。其中“香”亦实指其体香。由此推论,郭简州寄柑的意思也不挑之明。尾联类似于歇后语,上半句发问,什么地方相同和不同?下半句揭示答案,罗列二个古代谢姓人物给以提示,即谢谢!读后使人感到其抒发谢意非常巧妙自然。

在潜意上,尾联上半句发问(我们之间)志趣和本质哪里不同。紧接着,下半句将自己的经历用罗列的典故作为类比。其中“临川”据《宋书》卷十三《谢方明传》知:“子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相知赏,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余首,言行于世。坐被徙废塞。”

又据《宋书》二十七卷《谢灵运传》:“元嘉五年。灵运既东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苟雍、泰山羊瑶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惠连幼而有才悟,而轻薄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过视惠连,大相知赏。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尊既不能礼贤,宜以长瑜还灵运。’灵运载之而去。”

后此典被用以比喻有文才的兄弟。但是,薛涛却由此联系到了自己的身世,即《井梧吟》事件。薛涛父之“愀然”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生价值观取向。也是对其女所续之诗在象征层面上毫无根据的曲解。而灵运族弟“惠连幼而有才悟,而轻薄不为父方明所知。”与薛涛有着同样的遭遇。

如果说前述典故喻薛涛不为其父所重,那么,其中的“灵运载之而去”则喻指自己如谢灵运赏识惠连族弟一样被李白所赏识。而且,在仕途上,薛涛受韦皋之罚,以及被武元衡奏校书而不成。与惠连“坐被徙废塞”有着同样的遭遇。上述故谓之“同声”。

那么,何谓“情最异”呢?以薛涛在实际生活中追求操守清白、情感专一的行为与《宋书》中所载灵运族弟“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相比,其“先爱”意味着他具有如现代人说的“同性恋”的经历。故其“轻薄”却是事实。在这一点上与薛涛的专情形成强烈的反差,此谓情最异。

实际上,诗人在此轻薄惠连的人品,就是对郭简州说,在情感生活方面,我和谢惠连却不是一路人,请您不要再费心思了。由于郭简州是郭子仪的后裔,薛涛如此不含讥意的回答还算客气。难怪《名媛诗归》也看出:“此诗在‘何处同声情最异。’一问耳。”只是没有再深究罢了。

由上述分析,此诗一定写于《别李郎中》以后。在功能上,与《送郑资州》有着同样的功效,都是用来拒绝别有用心的求爱。薛涛当时年近五十仍有人追求,可见其风韵不减当年。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大胡子谈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