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惠珍通过反差悟人情读柑橘与柠檬啊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         http://m.39.net/pf/a_4325504.html
这本书很薄,读完只用了半晌时间。读前半部分时只觉得小托一家过得艰难而温暖,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部反战的书,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唐。小托跟伐木工爸爸在伐木场玩,树倒下来时正好倒向小托的方向,父亲大声呼喊让他躲开,惊恐万状的小托吓呆了迈不动脚,父亲为了推开他自己被砸死。这是小托的秘密,他觉得是自己杀死了父亲。这种负罪感压抑着他,让他恶梦连连。父亲去世,父亲的雇主上校要收回自己的小木屋,除非母亲去给上校家重病的夫人做保姆。迫于生计的母亲只好去做保姆,放下自己的三个孩子――弱智的大个子乔、正在读书的查理和小托。小托不适应学校生活,但在查理的处处照顾下也就渐渐接受了。查理,这个十几岁的男孩儿,自父亲去世后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保证弱智的哥哥不受人欺负,还照顾行动不灵敏的弟弟适应生活,他让茉莉和小托放哨去偷偷钓鱼来减轻妈妈的负担,但弟弟被看守人抓到时本可逃跑的他还是留了下来。他是父母最好的儿子,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哥哥。为了弟弟,他多次受到惩罚,上学时被老师打,在*队被韩利中士旷野惩罚,后来,回到家乡的查理本来可以远离战争不再回来,但弟弟在,他还是瞒着家人偷偷回来了。依然是为了弟弟,他拒绝了韩利中士的错误命令,被告上了*事法庭,在20分钟的草率审理后判处死刑。这时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小托一直在算时间,分分秒秒都是对查理的珍惜,几个小时后,这个热爱家庭、有责任感、有担当的17岁男孩儿将走向死地。杀死他的不是敌人,恰恰是草菅人命的本国将领。小说就是为了用这样的反差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事法庭的荒唐。这是一个怎样完美的男孩儿!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天天担着风险去偷钓鱼;为了弟弟一次次挨打,最后死亡!这是一个多么有爱的孩子,为了不让上校枪杀那条没了用处的狗,他偷偷藏起来,无论如何也不肯说出狗的地点。在上校偷偷猎杀了狗之后,伤心的大个子乔失踪,他和小托找遍了所有角落,最后突然想到大个子乔可能会自杀,吓得跑向教堂时摔伤了腿,他让小托跑过去继续找,但一直大声喊着“看到他了吗?你找到他了吗?”那一刻,我是流着泪读的。终于找到了大个子乔后,他激动得哽咽,拖着受伤的腿跑到了教堂,敲响了大钟,向正在焦灼寻找的母亲汇报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他爱茉莉,也终于和茉莉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为了不让家人流离失所,他被迫答应入伍,最后为了小托,他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小托在他被枪决前探望,他微笑着安慰小托,不让哭,叮嘱他保存好那块手表,照顾好家人。这时候,你甚至忘了这是一个17岁的孩子!小托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那个困扰了他将近十年的秘密,查理笑着说,我知道,妈妈也知道,那不怪你,杀死爸爸的是那棵树。我又哭了!可这么一个优秀完美的男孩儿,就因为韩利中士的挟私报复,成了十恶不赦的人,短短20分钟决定了他的生死。这种写法类似于《窦娥冤》,前半部分极力突出窦娥的善良,后半部分用窦娥的死激起我们的满腔怒火,如果这么好的人都没有活路,这个社会还让我们抱什么希望呢?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撕毁给人看。窦娥被撕毁了,这么多年来我们铭记着她的冤情;查理被撕毁了,传来了一声枪响。于是,小托身体的某些部分也随着查理死去!其实,随查理死去的哪是身体的某些部分?而是心灵的某些部分!是对国家公信力的深深失望!我是流着泪给我的家人讲完这个故事的,几度哽咽,难以继续。关于一战这么沉重的话题,作者用小托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让我们看到了暖暖的亲情、浓浓的爱情和冷酷无情的战争。本文除了塑造查理形象用到了反差,在塑造其他人物时也多处用到了反差。如温柔善良又善于教育孩子的妈妈和狼婆婆的反差。查理和小托坑骗大个子乔吃兔子屎时,妈妈没有暴揍他们,而是逼他们一人吃了一颗兔子屎;查理偷鱼被抓后妈妈接受让孩子们打扫狗窝的惩罚,但不允许别人动孩子一根汗毛;查理藏了上校的狗被找上门来,母亲用钱买下了那只“毫无用处”的狗,不允许说孩子是偷的。而狼婆婆,只会惩罚他们,骂他们,贬损他们,认为他们丢脸。茉莉的父母阴冷、无趣,茉莉宁愿待在查理家也不愿回家,后来干脆被父母逐出家门。而妈妈却欢欣鼓舞地接纳了她,每个人都觉得茉莉本来就是家里的一分子。这就是反差。还有妈妈和上校的反差,韩利中士和另一个*官的反差,两个老师的反差,茉莉和其它孩子的反差……都不一一赘述了。合卷入睡,却如何也难入眠。一个酸酸甜甜的家庭,一个善良优秀的孩子,却随着一声枪响而消失。我想象不到茉莉和妈妈接到通知后如何悲痛欲绝,我想象得到她们如何痛不欲生,随着那声枪响,这个家庭的某一部分也在死去!突然觉得,假期里让孩子们读这本书,是不是残忍?他们能否体味这种温暖中的悲凉?于是,自己默默写下来,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明白。李惠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