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许立明在会议上发言在年12月12日晚上举办的“云南省干热河谷柑橘产业研讨会暨阳光1号新品发布会”上,广西柑橘行业协会会长许立明介绍了广西柑橘产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并提出了一个观点:今后5到10年是柑橘新品种更新迭代的最好时机。本文根据许立明的演讲整理成稿,现分享给大家:从全世界来说,柑橘已经超过苹果成为第一大宗的贸易水果。在中国,5年前柑橘的种植面积首次超过苹果;2年前,柑橘的产量首次超过苹果。这么大的体量,市场仍然有这么好的销路,尤其是广西的砂糖橘、沃柑和茂谷柑,还有四川的不知火、春见和大雅,以及云南的沃柑。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这么大的柑橘面积,仍然是能够销得掉的。我查了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年到年全国每年的柑橘贸易量平均递增万吨,柑橘产量的增长量每年大概也是万吨,也就是我们的消费和生产基本上还是一致的,这是个大的方向。广西南宁成片的柑橘园但是,一些种植面积比较大的、超过万亩的单一品种是相对过剩的。第一个就是温州蜜柑。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在种植温州蜜柑。它比较耐寒,所以像湖北、湖南以及广西北部都是以温州蜜柑作为主栽品种,占中国柑橘70%的产量,占了柑橘贸易量的大部分,这个品种已经连续10年价格都不是很好。椪柑在上世纪90年代也是首屈一指的优良品种,现在的价格跌落到0.5元/斤。另外,除了“褚橙”之外的冰糖橙、南丰蜜桔等品种都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行情比较低迷。其中,最典型、最突出的是柚类。柚类本身在柑橘品种里就是个小众的产品,喜欢吃的人不是很多。但就是这个小众的产品,由于5年之前奇特的价格,拉高了大家的种植热情,现在全国大概有超过万亩的柚类,造成今天产能极大过剩的局面。像广西蜜柚,不管是白肉、红肉还是三红蜜柚,8月15日前能上市,那就是2~2.5元/斤。过了8月15日,只要平和主产区的柚子一上市,价格就会跌到0.5~0.8元/斤,甚至卖不出去。广西种植面积最大的砂糖橘再比如砂糖橘,现在广西主产区的砂糖橘已经超过万亩。在这种情况下,产能一定会有一些过剩。但同时,砂糖橘的市场还有深耕的潜力,在长江以北很多主消费区,比如县一级甚至乡镇一级还没有吃过真正的砂糖橘。我们期待更多的收购商、销售商以及层层的分销商,能够把真正的砂糖橘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去,这是砂糖橘的一个前景。但是,不管是广西还是云南,我们已经明确地感受到一个最大的潜在风险。5年前,我们已经提出“狼来了”,但到今天“狼真的来了”。今年我在广西已经看到了成片的*化树,这跟今年木虱严重爆发有关。曾经有一年,恭城木虱爆发,接下来3年的时间,*龙病就摧毁了整个恭城的柑橘产业。今年,我们又要碰到这个问题。许立明在介绍*龙病的病症我在桂林工作了十多年,亲身经历了广西两次大的由于毁灭性病害造成产业低潮。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广西钦州2个国有农场几万亩的橙类,我当时在那里实习,非常好的橙类,直接出口前苏联的,结果大学毕业出来不到5年,再回去,已经没有一株柑橘了。短短几年时间,那是广西柑橘产业第一次受到*龙病摧毁。之后,产业重新发展,主要种植温州蜜柑、椪柑,还有荔浦的脐橙,到了90年代末发展到万亩左右,也是因为第二波的*龙病全部摧毁。当然,包括8年的雪灾造成了的冻害损失,还有市场的因素,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造成广西柑橘第二波的产业低潮。果商在田头采购砂糖橘现在这轮广西柑橘产业的发展高峰是从年起步的。我们说广东人种砂糖橘开发了北方市场,结果把这个挣钱的机会让给了广西。广东曾经在广西之前就有多万亩的柑橘,也是由于*龙病摧毁以后把机会让给了广西。当时广西80余万亩的砂糖橘刚刚结果,广东收不到果了,经销商到广西来收,所以从年以后,市场价格一直往上走,到年达到最高峰,砂糖橘的价格达到5~6元/斤,直接助推了这一波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广西柑橘产业由原来的全国第4一跃成为全国第1,这都“拜托”了毁灭性病害的作用。现在,广西柑橘的面积和产量已经连续五年都是全国第一,现在又到了当年广东那个阶段。我们现在有一个结论,柑橘的优势产区,就是优质高效的产区会不断地变换和更新。原因就是因为*龙病。随处可见的*龙病病株现在你到荔浦去看,当时*府建的、曾经是效益最好的那片砂糖橘现在已经种上水稻了。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龙病。现在我们的新区,50多万亩的武鸣,也相当严重,不光是*龙病,还有衰退病、裂皮病,在砂糖橘上表现没有那么严重的病害,现在在沃柑主产区已经表现得相当严重,衰退病引起的沃柑*化、僵果、红鼻子果等等这些现象,造成单株大幅度减产的程度超过*龙病,发生率也超过*龙病。所以,我是很不乐观的。这两年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