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喝到远山树林的味道了吗 [复制链接]

1#
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29.html

来自远山树林的味道

邂逅小柑橘的故事

讲真,有多少人是冲着刘昊然去看的《一点就到家》,却被种草了普洱这座小城和普洱的咖啡。这是第一部以云南咖啡为主题的电影,讲述三个年轻人让普洱咖啡走向世界的创业故事,励志但不遥远,这样的云南好咖啡是真实存在的。

电影中有着“远山树林味道”的咖啡豆正是我最爱的那支云南咖啡豆——“小柑橘”水洗,说起与这支豆子的相遇,还得从老何说起。

我与老何的邂逅

初识老何,是在几年前的昆明花博会上,主展区边缘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咖啡展位上,穿着质朴甚至略带“土气”、肤色黝黑“满脸沧桑”的摊主,用期待的眼神打量着每一位经过的行人,桌上整齐的摆放着一台陈旧的红色小飞鹰电动磨、一个陈旧的Hero电子秤、一把陈旧的Hero的温控壶和几袋简单包装的生豆、熟豆。

01

与周边各种庄园展台的相比显露出来的朴素和不一样,倒吸引了我和太太上前与摊主攀谈起来。摊主姓何,是一位来自普洱的咖农,在短短半小时的驻足里,从降雨量对花期的影响,到土壤微量元素到咖啡风味的影响,再到不同发酵法的区别,他向我们娓娓道来。

现场的试喝并不过瘾,走之前我们订了一袋厌氧日晒和一袋“小柑橘”水洗。收到豆子后,我迫不及待的进行试烘,厌氧日晒风味独特但大部分来自于处理方式,水洗豆却真是让我们惊讶了一番,明亮的柑橘酸、明显的茶感似乎不太像云南豆,尾韵中弥久不散的红糖香气让人记忆深刻。

之后我便成了老何的常客,越喝越觉得这支豆子的独特,越发的喜爱。一来二往,我也和老何成为了朋友,他也成了我学习生豆和鲜果处理知识的老师,老何的咖啡种植园也变成了我每年必去的地方,甚至6岁的女儿都经常问什么时候去普洱。

老何与咖啡树的邂逅

老何是昆明寻甸人,夫人是普洱人。年他们结束了在昆明的打工生活,带着刚满1岁的儿子回到了夫人的老家,租下30亩荒地开始了咖啡种植的生涯。

02

没有钱,没有技术,夫妻两带着儿子,每天步行6公里山路往返于家和咖啡地,中午就在地里做饭。凭着一把小斧头,他们把荒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请老乡帮忙挖沟、回土,自己育苗、自己定植。头起的艰苦岁月,老何自己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可怜”,而更为可怜的是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第一年定植的咖啡苗死了1/3,老何的体重也从72kg掉到了58kg。

咖啡树从种下到结果,需要经历3-4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没有收入,有的只是金钱、精力、体力、时间的付出,唯一的动力就是毅力和坚持。我无法想象老何一家是怎样熬过这段时间,甚至老何自己都觉得,再来一次自己也未必能够坚持得下来。

自从种下了咖啡树,老何便不断参加各种培训班,向业内前辈和专业人士学习,自己苦心钻研种植和处理技术;频繁的参加大大小小的展会、生豆大赛,向外界推销自己的豆子。

13年后的老何,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技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不仅把自己的亩咖啡地打整得很棒,还与十多位咖农合作,管理近亩种植园并进行处理和销售。

老何与“小柑橘”的邂逅

然而,热爱咖啡的老何总是对现有的豆子风味不够满意,想要做更高品质的精品咖啡豆。每到采摘季,他都会四处寻找不同山头的鲜果,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处理和测试,试图寻找不一样的咖啡豆。

03

两年的尝试,老何有些失望。思茅地区的豆子风味相对固定,即使处理方法有不断创新和丰富,水洗豆却都非常难以突破,似乎已经到了天花板。第三年,老何又找来了三个山头的鲜果,采用了干发酵和K72湿发酵进行处理。还在烘焙时,就闻到了不一样的味道,老何开始暗自兴奋。在接下来的杯测中,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这支豆子超越了普洱豆的风味,有种不是云南豆的感觉。这支豆子柑橘调性非常突出,甜度比较好,生豆都有蔗糖的香甜。

次年,老何在发酵工艺上狠下功夫,做了20多公斤,把这支豆的风味表现的更好,送给很多咖啡大咖,得到的回答都一致的好评,有的评价甚至将之与埃塞精品豆相提并论,好评一边倒。

现在这片咖啡地也被老何租种过来了,在他精心的打理下,这片地产出的豆子越发呈现出迷人的风味,连地主人都觉得老何才是那块咖啡地最合适的管理人。

END

“你有喝过有‘远方树林味道’的豆子吗?”

“没有”

“那要不要来喝喝看?”

12月31日前凭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