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10304/8714221.html先报告一个喜讯:菠萝同学本人,终于在本周一,以高分通过博士论文口试啦~!在台湾的生活正式进入一个月倒计时了,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计划推送一波台湾社会学比较有意思的硕博论文。(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欢迎在后台留言)第一篇推送的是我们系大魔王大师兄叶守礼的硕士论文《小农经济现代变迁:东势果农的商品化之路》,获年台湾社会学会“硕士论文田野工作佳作奖”,台湾社会研究学会“批判与实践博硕士论文奖”,台湾学硕博士论文奖。
《小农经济现代变迁:东势果农的商品化之路》
研究生:叶守礼
指导教授:高承恕
摘要:
水果经济之显著扩张,可谓晚近台湾农村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也是理解小农经济现代变迁的关键钥匙。农艺精湛的果农是台湾农村宝贵的资产,他们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仍然为岛内市场提供丰盛、便宜且多样的水果。本文以台中东势为田野场址,试图融会社会史的视野,追索这个地区转作果树的历程,探究东势果农如何可能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极高的土地生产力与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却又在市场结构的限制下不断滑落糊口水平。东势原是伐木重镇,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代大规模转作果树以后,转型成为著名的水果之乡。这是贫穷驱动的转作,我称此为“谋生型商品化”。在家庭责任的驱使以及草根人情网络的支持下,高度兼业化的小农展现出惊人的水果栽培技术学习与创新能力,能够经常跟随市场价格转换作物,极具弹性与韧性,形成独特的“多样性内需水果经济”。年代前后,东势果农发挥草根的力量克服多项地理与技术的限制,陆续开发出寄接梨、甜柿和茂谷柑等“明星作物”,东势摇身一变为台湾最重要的高经济作物产区。这是非预期的结果,或说一场“边缘革命”。然而受制于市场结构的诸多问题,他们的收入总是趋于下降,陷入增产与过剩的回圈,难以克服“没有发展的增长”困境。即便商品化程度和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小农经济仍未摆脱贫困的纠缠,平均每年家庭收入大幅低于非农户。
前言
第一章、绪论
一、台湾农村结构的变迁
二、两个史观一个认识
三、小农经济作为长期结构
四、研究设计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东势水果经济之兴起
一、前工业时代的小农经济
二、农村危机与反过密化
三、边缘革命:“祈安清醮”到水果盛世
四、家庭责任与谋生型商品化
第三章明星作物的诞生
一、寄接梨:退休老师张榕生的研究班
二、甜柿:老农*清海的试验与推广
三、茂谷柑:返乡农民许博邦的豪*
四、农村人情网络与农业技术知识
第四章水果市场的结构
一、内需消费市场的扩张与收缩
二、东势水果的产销模式
1.青果合作社
2.传统行口
3.农会果菜市场
4.农会共同运销
5.贸易公司
6.宅配
三、小农与市场
四、没有发展的增长
第五章理论与现实
一、小农经济与商品化
二、“水果经济”背后的社会与文化
三、重估国家的位置
四、东势经验的启示
第六章结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