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 http://www.sjqbdf.com/柑橘是我国重要的水果,年种植面积达到万hm2,产量超过万t。柑橘在采后贮运环节易受多种病原菌侵染,导致果实腐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酸腐病菌引起的酸腐病,近年来被报道成为全球产区重要的采后病害,尤其是在潮湿多雨季节,发病更为严重。目前在生产实践中,主要采用化学杀菌剂如抑霉唑、咪鲜胺等,虽能有效控制柑橘青绿霉病菌,但对酸腐病菌抑制效果不佳;并且病菌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浓度较高,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最近研究者们在探寻替代化学杀菌剂控制酸腐的方法。已经有报道表明,酸腐病菌可以通过合适的冷藏条件,应用拮抗酵母,以及挥发性精油来控制,但这些处理不能完全有效降低酸腐病菌侵染。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碳酸铵能有效抑制意大利青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并能有效控制由意大利青霉引起的柑橘腐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刘寒寒、杨书珍、彭丽桃*等人将进一步分析碳酸铵对酸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评价其在果实上的效果,为开发控制柑橘酸腐病菌的高效、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1、碳酸铵处理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影响
如图1所示,低质量浓度碳酸铵处理对酸腐病菌孢子萌发率影响较小,在质量浓度达到0.6g/L时,萌发率仍然达到88.86%,而在质量浓度0.8g/L时,病菌孢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在低质量浓度下,碳酸铵处理对芽管伸长有显著影响,在0.1g/L时,平均芽管长度为63.95μm,显著低于对照88.75μm;在0.6g/L时,芽管长度仅为对照的26%。
2、碳酸铵处理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碳酸铵显著影响酸腐病菌菌丝生长(图2),随培养时间延长,未处理组菌落直径逐渐增加,第5天达到83.08mm;0.4g/L碳酸铵处理组为对照组的56%,0.8g/L碳酸铵处理培养5d,菌落直径没有增加,表明在该质量浓度条件下菌丝生长完全抑制。
3、碳酸铵处理对病原菌的孢子活力和菌丝呼吸速率的影响
图3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碳酸铵处理4h,低质量浓度下对孢子活力并无抑制作用,而0.4g/L和0.8g/L的碳酸铵处理下,均对孢子活力产生了抑制作用。当碳酸铵的质量浓度为0.8g/L时,吸光度为0.±0.,仅为对照组的38%。这说明病原菌经过一定质量浓度的碳酸铵处理后,它们的孢子活力显著受到了影响。
碳酸铵也影响酸腐病菌的菌丝呼吸作用(图4),在0.1g/L质量浓度下,0h组的呼吸抑制率为15.0%,而质量浓度为0.4、0.8g/L时,菌丝的呼吸抑制率分别达到了54.6%和66.6%,表明碳酸铵直接抑制了菌丝的呼吸。当0.1g/L碳酸铵处理菌丝12h后,对菌丝的呼吸抑制率达到了23.5%,而处理24h后,呼吸抑制率达到29.8%;而质量浓度为0.8g/L,作用12h时,呼吸抑制率为78.8%;作用24h后达到89.8%,说明随着碳酸铵处理时间的延长,对菌丝的呼吸影响加剧。
4、碳酸铵处理对酸腐病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PI染色酸腐菌菌丝结构完整性表明(图5),对照菌丝暗场中几乎没有红色荧光,而0.8g/L碳酸铵处理菌丝12h后,暗场下有微弱的红色荧光,而处理24h后在暗场下表现出了强烈的红色荧光。这表明随着碳酸铵的处理时间延长,酸腐病菌菌丝细胞膜完整性受损程度也在增加。进一步用电导率检测膜通透性的改变(图6),结果表明,对照在6h的相对渗透率维持在10%以下,48h后相对渗透率为18.81%,碳酸铵处理的前1h病原菌的膜相对渗透率急剧上升,且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后几乎保持平稳至6h,说明菌丝体内的离子发生一定程度的泄漏,但仍然维持较强的膜稳定性;而处理12、24h后,膜相对渗透率进一步显著增大,0.8g/L碳酸铵处理24h,相对渗透率增大到45.86%,48h则达到53.36%。表明病原菌菌丝受碳酸铵处理时间的延长,膜受损更加严重。
5、碳酸铵处理对大分子细胞组分释放的影响
由图7可知,经过碳酸铵处理的菌丝,其Anm和Anm均大于对照组,尤其是从6h开始,Anm与Anm快速升高,说明此时胞内核酸和蛋白开始发生大规模的泄漏。当0.8g/L的碳酸铵处理48h时,酸腐病菌的Anm和Anm分别是对照组的2.3、1.51倍,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随膜损伤加剧,大分子细胞组分迅速丢失,从而严重影响了细胞功能。
6、碳酸铵处理对菌丝活性氧积累的影响
对菌丝活性氧积累进一步分析表明(图8),0.8g/L碳酸铵处理在24h内对菌丝H2O2的积累影响不明显,只有在处理48h后,处理组为对照组含量的1.54倍。提示活性氧积累可能不是碳酸铵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要途径。
7、碳酸铵处理对人工接种病原菌夏橙果实腐烂的影响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碳酸铵对夏橙酸腐病的抑制作用(图9)。结果显示,接种酸腐病菌后2d,夏橙果实表现明显的发病,菌斑直径达到9mm,接种后5d,菌斑直径扩大到47mm;20g/L碳酸铵处理的果实,菌斑直径显著低于对照,而40g/L碳酸铵处理果实,常温下贮藏5d,均未表现发病,表明该质量浓度条件下碳酸铵处理可有效控制夏橙酸腐病的发生。
结论
综上,碳酸铵对柑橘酸腐病菌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通过抑制菌丝呼吸、孢子活性影响膜完整性和渗透性,干扰菌丝代谢,从而达到抑菌效果。碳酸铵有望进一步开发为防治柑橘酸腐病的方法。
本文《碳酸铵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来源于《食品科学》年42卷3期-页,作者:刘寒寒,杨书珍,李哲,张美红,彭丽桃。DOI:10./spkx---。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近期研究热点
壳寡糖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肠道损伤的干预作用桑叶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不同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品质的影响二十二碳六烯酸微藻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枣花蜜酚类化合物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富硒大豆肽的制备及体内吸收性分析乳酸钙对高酯柑橘果胶乳化性的影响Brevilaterin微胶囊化技术及缓释特性分析卵白蛋白-白藜芦醇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卵白蛋白的影响pH值碱性偏移结合热处理对米糠蛋白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甘蔗蜡制备稻米油基油凝胶及其相关性质添加玉米低聚肽的紫苏籽油乳状液及其微胶囊的制备玉米淀粉-玉木耳多糖复配体系理化及结构性质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全麦面团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紫菜粉添加对鱿鱼鱼糜凝胶特性及其蛋白结构的影响壳聚糖W/O型乳状液的超声辅助制备及其稳定性赖氨酸-半乳糖对TMAO-Fe(II)体系中TMAO热分解的影响β-乳球蛋白聚乙二醇定点修饰物的制备及其抗原性变化地皮菜添加量对鸡胸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作用热烫温度对小麦面团介观特性的影响机制蒸烤模式对南美白对虾食用品质的影响苏尼特羊宰后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与肉品质的变化分析纳米鱼骨对鲢鱼肌球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宰后猪肉pH值、骨架蛋白表达水平和持水性之间的关系不同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的影响质谱法分析烘焙对花生过敏原Arah1潜在致敏性的影响茶树精油对扩展青霉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抗冻保护剂在肉品及水产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抗坏血酸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灵武长枣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水产动物保活运输中环境胁迫应激及生理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澳大利亚食品安全治理的中央与地方*府互动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代谢工程优化大肠杆菌高效合成L-苯丙氨酸pH值对酱油中呈味肽种类和呈味特性的影响徽州臭鳜鱼微生物多样性、品质特性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能力分析浓香型白酒酒醅中总RNA提取方法评价清香型志都五谷酒关键香气成分分析苹果梨酵素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胶红酵母与酿酒酵母共发酵对干红葡萄酒香气与色泽的影响抗耐药性大肠杆菌乳酸菌的筛选及抑菌机制基于智能手机同时检测4种兽药残留的免疫芯片技术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具有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益生菌的体外筛选及鉴定成熟度对诺丽果酵素品质的影响低温慢煮对红烧肉食用品质及其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乳酸片球菌AS调节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新疆传统腌制对烤羊肉食用品质及杂环胺含量的影响修改/编辑:袁艺;责任编辑:张睿梅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及文章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