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电器净利润遭腰斩 等离子溃败"后遗症"
称,松下电器起初能拿下特斯拉大单就是因为前者的价格优势。松下电器与特斯拉签订两份合同,第一份合同是在2011年签订的;第二份合同签订是在2013年10月30日。前后两次供货合同,松下电器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报价。基于成本考虑,特斯拉可能会将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LG列为新的供应商。
松下电器公关部门对此予以否认,称未收到转投三星等其他供应商的类似消息。不过坊间三星和特斯拉接洽的消息已经不绝于耳。此外,韩国LG化学公司高层也向媒体透露,该公司正考虑在中国投资建设电动车电池工厂。马俊颖指出,未来若与特斯拉的合作业务量被分流,在目前电动汽车市场尚不成熟的背景之下,如果难以找到新的稳定的出海口,将影响整个集团的盈利能力。
松下电器的电池技术来自其2009年纳入麾下的三洋公司,松下电器之所以重金买下三洋,无疑是看好太阳能面板及锂电池两大环保产业。尽管目前电池业务成为松下电器救命稻草,但据松下电器内部员工向透露,实际上这笔交易在内部并不被看好。松下电器于2009年12月砸下6600亿日元收购三洋,当时该公司称,收购价格超过其资产净值的商誉部分为5180亿日元,然而此后财务数据显示,松下电器指出此项收购出现2500亿日元的商誉减损。这就意味着,相隔两年,三洋的品牌价值就下跌将近一半。据了解。三洋公司是由松下电器幸之助的妻弟井植岁男创办的。松下电器收购三洋基于的就是家族企业的连带关系。
对于家族企业和现代管理制度之间的利弊,松下电器方面并未做过多正面回应,只是称社长津贺一宏上任后就对总部进行人事调整。家电分析师梁振鹏指出,松下电器收购三洋耗资不菲,除了接手其看中的优势资产,还包括其他业务,这也是收购后松下电器不断整合,贱卖诸如三洋相机等业务的主要原因。
除了电池业务,对于起家的家电业务,松下电器仍寄予厚望。据了解,目前整个家电领域转而针对商用领域。津贺一宏日前公开强调,"家电产业是松下电器的DNA,因此不可能放弃,也不可能弱化家电产业!"根据集团内部规划,到2018年松下电器创业百年时,家电业务销售额将达到2兆日元规模,约合1200亿元人民币。不过,近年来松下电器家电业务表现并不理想,目前索尼在液晶电视领域仍在争抢市场份额,夏普在空气净化器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不过松下电器却缺乏标志性产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等离子领域的巨额投资伤了松下电器,目前松下电器不敢挑起产业趋势,在巨额投资面前也显得畏首畏尾。2012年6月,松下电器召开了股东大会,前任社长大坪文雄向股东道歉,因为过去几年,松下电器在日本耗资高达4850亿日元投建了三处等离子面板制造厂,然而,这样的投资并没有为企业实现盈利,近年来松下电器在家电领域的试水颇为谨慎。
实际上,2012年6月在巨亏之下临危受命的津贺一宏也意识到了压力。当时其坦言松下电器是一家非常纵向式管理的企业,即便是董事也很难做到把握全公司的状况。2013年3月,津贺一宏谨慎地提出"最重要的是,尽快回归"正常公司""。作为消费电子百年老店,当时这一目标显得保守,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样的表态,是因为津贺一宏在经历松下电器长期巨额投资失败所引发阵痛造成的。
中国市场后劲不足
目前,包括三星、LG、夏普等全球电子企业均把中国作为最具潜力市场。早在2012年夏普表示,将把更多精力投放在中国市场,海外业务占到整个海外市场销售额的46.3%。三星更是加速在中国圈地布局。松下电器中国业务2013财年也实现扭亏。松下中国董事长大泽英俊多次强调"中国事业在集团中地位重要",据了解,松下电器在中国的公司数量为102家,占松下电器全球公司数的20%;松下电器中国员工63764人,占松下电器全球员工23%。
不过2013财年业绩,松下电器中国收入603亿元人民币,占松下电器总收入仅仅只有13%。
松下电器在中国市场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与中国市场品牌拉动力不足有关系。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松下电器的品牌拉动力逐渐式微。截至今年10月松下电器进入中国市场整整35年,而立之年的松下电器也遭遇到了"中年危机"。选取了50名80后消费者,和50名90后消费者,在线进行品牌印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2名80后消费者会将松下电器作为首选品牌,选购产品集中在冰箱、洗衣机等白电领域;而50名90后中,将松下电器作为首选品牌的仅有6位,6位消费者对于产品概念显得模糊。
品牌分析师李光斗指出,从B2C到B2B领域,品牌力下滑是必然。松下电器目前没有拳头产品,必然经历品牌拉动力的下滑,品牌年轻化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