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朝廷贡品
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即公元年),梁莱莘(字靖安,号衍基堂)立村,至今(年)已有七百四十九年。始曰“东源久远,甲族清和。”故取名东甲。
到清朝,更被钦点为朝廷贡品。这里的“贡品”,传闻就是出自东甲。
据记载,一次同治皇帝偶患感.冒,腹.痛、吐.泻.不止,御医们合议后,建议以新会陈皮为主要原料的药丸,果然奏效。皇上遂钦准该厂储藏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
“发源地”——东甲村
自古以来,东甲出产的圈枝柑素有“东甲陈皮誉新会,百年陈皮胜黄金”的美誉。东甲皮最主要特点是香甜。
一些非常了解陈皮的朋友一定对圈枝柑不陌生,广东的新会陈皮之所以甲天下,就是因为新会特有的茶枝柑,茶枝柑无论是从果皮厚薄香气还是有益成分方面都优于其他的柑果皮。
所以用茶枝柑制作的陈皮疗效与风味俱佳,而茶枝柑中细分为圈枝柑和驳枝柑,这其中,圈枝柑属于纯种,而驳枝柑是嫁接的。
东甲陈皮正是纯种的圈枝柑,柑果所制作,所以就算同属核心产区,东甲陈皮也比其他产区的驳枝柑陈皮要好上许多。
东甲的“甲”,有“甲地”之意,意为“一等的土地”。有说法:“新会陈皮的母树发源地”。
东甲地理位置特殊东甲村,地块原为海边沙洲,处淡水(西江、潭江)和咸水(秋冬季海水倒灌)交界区。西江和潭江在这里交汇,每年汛期,西江就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元素带到这里与潭江水交汇,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
而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3、4月,西江、潭江径流减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含盐量达3-9‰,使附近有机质丰富的冲积带的水土中融入了富含矿质元素的海水。
在西江江水、潭江潮水及南海海水共同作用下,会城一带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的水土特色。对新会柑来说,就是满足了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十分丰富的肥沃土壤。
红色虚线为东甲#新会#由于城市的发展,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城市化一步进一步发展,产区面积逐步减少,东甲现在只有少数柑地了。目前,东甲村种植新会柑的土地现存只占了新会区新会柑种植面积的1%,每一片东甲新会陈皮都愈发珍稀,弥足珍贵。
东甲柑果“誉新会”
东甲村是最早种植新会柑的地方之一。村里世代坚持传统种植圈枝繁殖,后代基因与母本完全相同,品种珍贵胜黄金,素有“东甲陈皮誉新会”的美誉。
东甲柑“圆身橙、扁身柑”的外形特征突出,果相对小,甜度恰到好处,味厚,果皮油.亮厚.实,香.气显著,回.甘.明.显,有特殊的浓郁的果.木.芳.香。
韵味浓.郁.香甜,汤.感.饱.满.细.滑,其柠.檬.烯、挥.发.油的含量都高于其他产区的陈皮。
东甲出产的陈皮汤水含.香,清.润.顺.滑,香.甜.可.口,清.爽带有回.甘,回.韵.十.足,可泡数十次之多,依旧清.甜.回味。
本期新会核心产区——“东甲产区”的介绍就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