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芦柑的气味不一般
薰出了诗歌连连
今年的十一月份,我去了一次福建的永春县,感受颇不一般,除了宗亲们的亲情热烈之外,还因为永春的芦柑味道不一般:食之甘甜,嚼之化渣,生津和胃,口有余香。所以,就有感而发,写了篇小文,叫永春的芦柑,尝了一次,还想再尝,附了个小词:卜算子、永春芦柑。这一下,可是把永春芦柑的气味带到了四面八方喽。还别说,不知是永春芦柑天生丽质、芬芳非凡呢?还是现代网络的传播本领非凡,反正是搞得大家伙儿七嘴八舌,弄翻了天。
永春芦柑的气味不一般,薰出了馋虫一片片。当然,表现得突出的,还是女士们。有人说,女人有三好:好吃、好穿、好抹。当然,这三好是必须的,不然世界如何美丽呢?芦柑属美味,女士们捷足先登是理所当然。你看,平顶山市的女大诗人韩梅这就登场了:
再咽口水
又看佳文口水涎,
芦柑色艳肉酸甜;
词新字简情幽默,
信手拈来赋芦柑。
你看看,好馋好馋哟。还有那平顶山市电视台的小张姑娘,更是直接了当的回复:没吃过!那潜台词是什么,天下人都知道。好吧,待我从永春弄来一火车芦柑,让你们解馋。但来而无往非礼也,你诗里来,我也只好诗里去,不嫌丑就和她一首,让她们就着这诗篇吃芦柑,看看是解了她们的馋呢?还是看了更馋!
永春之柑请君品尝
永春之柑,寰宇名扬;
金黄灿灿,腊月登场;
生津消渴,和胃清肠;
贵妃翘首,西子跷望;
辞赋有曰,水果之王;
观之则美,望之欲尝;
尝之则甜,嚼之清凉;
化之无渣,汁润喉嗓;
初入则脆,咽之则芳;
津津有味,口留余香;
轻问贤君,可愿一尝?
永春之宝,品则福长!
永春芦柑的气味不一般,薰出了情歌一片片。要怎么说人家永春的芦柑独特呢?那个在千里之外的老友王支建,竟能通过芦柑的气味,嗅出远在福建省戴云山脉中,那芦柑果园中阿哥阿妹的芦柑之恋来:
芦柑情歌
翠绿一坡橙一坡,
山山岭岭飘山歌;
芦柑累累坠枝头,
不及阿妹送秋波。
阿哥山上收蜜甜,
阿妹望山对山歌;
小车大筐妹不要,
要哥心里只有我。
永春县的文化底蕴是厚重的,那里阿哥阿妹的情感亦是火辣的,传说中的一都情歌,大抵也就是像支建弟这样,描述这些青年恋人的心声的。看来吾弟支建是深入地了解了永春的民俗的了,不然怎能如此深刻地描写永春的芦柑之恋呢?为了答谢支建兄弟,那我也就凑合几句吧:
永春芦柑甜心窝
哥种芦柑上山坡,
妹拣果子分筐箩;
山上阿哥情歌唱,
山下阿妹送秋波;
手捧芦柑让哥尝,
脆在口中甜心窝:
桃溪常流春常在,
妹是阿哥心里果。
永春芦柑的气味不一般,薰出了夸赞一片片。诗歌的唱和是逗趣儿的,也是表达弟兄们和朋友们之间的情谊的。所以,就有了你一言我一语的揶揄,就有了你叨一句我砍一句的快活。你看,江西省的宗亲瑞华兄弟这样调侃:
我说两句
永春登高芦柑尝,
君到家中仍未忘;
果农用锹翻土地,
哥用脑壳做文章。
而平顶山市的党校同学滕先生更是有感而叹:支建兄好厉害,让小小的芦柑,挥洒出那么多动人的诗篇。你看这话,有兄弟之情,有诗歌之爱,有对芦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