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亦称“食团圆饭”、“过老年”,即除夕夜阖家聚餐。年兜下午五点左右,家家户户开始围炉吃年夜饭。昔时,过年围炉时,要在桌下放一个炭火盆,盆的四面各摆四枚红柑以象征吉祥,全家人围炉而饮宴。开席时,长者念叨“韭菜春,人人伸(剩)”,带领大家先吃韭菜。吃饭时,不时往炭盆中撒盐,使之噼啪作响,象征家庭幸福兴旺,其乐融融。
闽南人传统的年夜饭,一些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菜肴是必备的,如韭菜象征年寿长久,鱼表示年年有余,豆腐寓意富裕,萝卜(菜头)象征好彩头,冬笋表示节节高升,柑橘寓意吉祥如意,炒米粉或炒面表示长寿,发菜象征发财,最后一道甜点寓意甜结尾。年夜饭要剩一些到正月初一,象征年有余粮等。在厦门、漳州等地,年夜饭中一般都有血蚶(泥蚶)。泥蚶寓意金钱、发财,围炉后,人们要将吃剩的壳撒在床下与门后,边撒边念:“撒蚶壳钱,明年大挣钱。”
在泉州、晋江一带,围炉前,先在厅堂中请祖先来围炉,点亮大红蜡烛,八仙桌上摆满丰盛的菜肴,围上绣有“吉祥喜庆”的绣花桌围,家长拈香,领着全家人向列祖列宗跪拜,恭请祖宗降临饮宴,祈祷保佑阖家大小平安、兴旺发达;然后将过年饭、红柑(一般用芦柑堆高而成“柑塔”)、果盒、酒等供奉于祖先神龛前,这才开始围炉。
这天外出的人都要赶回来过年,阖家团圆。如果实在不能回来,就在桌上给他备份碗筷,由家人代为夹菜,以象征他也回来过年了。有的地方在围炉桌上摆粿等,表示祖先与他们一起围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