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些看似很普通,没有明显特色的水果,要么偶然,要么有人炒作,都成了网红果子。有的撑不过2年就凉了,尤其像羊角蜜那样只是“吃瓜”的方式不同,被当水果而已,但实际的味道并不能被大众普遍接受;当然也有实力强劲的,比如爱媛橙,号称能用吸管吸的果子,用“吸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然后用它的美味牢牢地吸引了一大波粉丝。此外,还有一些被鼓吹营养的,像牛油果、火参果等都卖上了高价。但似乎吃法的独特更能吸引人,而能较长时间受人追捧,必然是要自身实力够硬。
只是不少水果成为网红,往往都是空有虚名并不好吃,慢慢地,消费者也逐渐对“网红果子”形成了免疫。只有尝过觉得好吃才会重复购买,这也使得网红果子要经久不衰,必然要足够美味。说到这两年的网红果,甜葡萄柚一定能排得上号,因为它味甜,水分足,可以直接将果子揉捏挤压汁水,再用吸管吸,或者剥皮后榨汁来喝,都是很流行的吃法。很多商家都说它好卖,市场一斤5、6元都很好销,尤其在线上销售,十分走量,可以说是爆红也不为过。
如今在福建漳州,当地种植的甜葡萄柚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国内最早种植地是台湾省,后来才引种到福建。以前依靠台湾省供应的时候,葡萄柚在市场上一斤能卖到10几元,不过后来却变得十分少见,有传言是在宝岛被种到烂市,当地果农不再大量种植。而当时在大陆,葡萄柚还很少人种植,对于很多果农来说是新鲜物种,只知道市场上有卖,并不知道自己种植后该卖到哪去,而且那时候葡萄柚的知名度并不高,想网上销售也不知是否可行。
一直到近几年,在福建漳州平和县才开始有人批量嫁接种植,起初是一些果农察觉到蜜柚已经走向下坡路,必须在品种上有所突破,尝试嫁接种植。其实在此之前,蜜柚伴随种植户度过了10年的蜜月期,从年开始一直不愁销路,亩产量高,收购价优,管理不费劲,让很多种植户乐不思蜀。但这两年蜜柚的市场行情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果农尝试嫁接新品种,得益于蜜柚与橘柑类水果同属芸香科植物,很多品种之间都能嫁接,于是就有不少人看中了葡萄柚。
起初农民都是看中它的售价高,只知道产量不会低,其他并不太了解。今年的甜葡萄柚在产地收购价一斤能达到3元,更令果农欣喜的是嫁接的第三年,它的亩产量能接近2万斤(在平地),也就是一亩地种植密度为60-70棵,单棵产量能达到多斤,一亩地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不少甜葡萄柚种植户今年都翻身了,感慨当时的嫁接选择是正确的。连着2、3年的高价,也使得这两年又有很多种植户选择甜葡萄柚进行嫁接,希望摆脱蜜柚的低价困扰。
不过到了今年,蜜柚的价格跌至近10几年新低,甜葡萄柚却没有成为很多农民的选择,在他们看来此时投入已经晚了。因为蜜柚的种植面积已经够大,嫁接甜葡萄柚的人越来越多,亩产量高也是双刃剑,今年嫁接完,等3年后丰产了,估计又要烂市了,行情非常多变,水果又不是必需品,再好的品种,没销路没价格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