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不仅外表鲜艳,味道还很好,每到荔枝收成的季节,很多朋友都会选择购买荔枝食用,但是小编要提醒一下大家,荔枝吃多了会上火。说到荔枝,不得不提一下荔枝的种植方法了。种植荔枝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并不是很多,几个关键点注意好久可以了,那么就跟随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记得做好笔记呢!
荔枝种植距离因植的条件、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水平而不同。肥、水条件良好,枝叶繁茂的糯米糖、怀枝等品种,以及成片栽种的,宜种得较疏,株行距一般为6×8米,每亩14株,肥、水条件较差,枝叶较疏的三月红、水东等品种,或在河岸只种几行的,宜种密些,株行距5-6米,每亩19一27株。按这样的株行距种植,单位面积株数不多,前期产量低,必须认真搞好间种以增加收入。也可在定植时,适当增加种植株数,按计划株数的1-3倍种植并促其早结果,待结果若干年后,随着树体扩大,出现枝叶交叉、影响产量提高时,再有计划地分期进行隔行或隔株移疏或间伐(把不要的植株斩除),以保持良好通风透光条件,夺取更大丰产。
适当密植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内种植株数,有利于夺取早期丰产。例如,高州县泗水区大翰乡旺垌村于年在丘陵旱坡上种植5亩多荔枝,主栽品种为白蜡、黑叶等,平均亩植51株,通过加强管理,于年开始投产,以后连续6年产量步步上升,亩产分别为56.56公斤、72.48公斤、88.05公斤、.08公斤、.89公斤、.95公斤、.47公斤,说明早结丰产是可能的。
但荔枝为阳性果树,要求充足的阳光,且成年荔枝树体高大,结果期又长,因此向来习惯于种得较疏。在密植方面,目前尚处于试验的阶段,未有很成熟的经验。生产上可见到三月红、黑叶、怀枝、糯米糍等品种,亩植50株左右时,在一般管理条件下,结果较迟,经约10年时间,就已封行,枝条互相交叉遮荫,得不到阳光的枝条生长纤弱,不能开花结果,只有树冠上部充分受光的枝条能继续开花结果。若象柑桔那样每亩种到株,甚至株,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小面积试验。即使是亩植50株,也需要在品种、矮化整形、控梢促梢等方面,继续摸索一套适合于荔枝生物学特性、并有利于达到丰产稳产的技术措施。
荔枝春植、秋植都可以,但都宜在枝梢老熟以后进行。春植一般在2月至清明前后,这时雨水充足,气候温和,种后可免淋水省劳力,成活率较高,特别适于灌水困难的山地。秋植在9月至10月,因雨水渐少,植后需注意淋水才能保证成活。由于种时温度尚高,植后可发新根过冬,明春生长良好,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效果比春植好。
种植荔枝需要品种搭配,这是因为荔枝的雌花需有雄花的花粉进行授粉受精才能结果,而荔枝为雌雄异花果树,又存在雌雄异熟、雌雄花不同时开放的现象,在单一品种的荔枝园,便有可能出现雌花开放期没有雄花或太少雄花开放,雌花得不到充分授粉,或因雌雄花开放相遇的时间短,或碰上不良天气雄花散粉困难,或蜂、虫、风等传粉媒介太少,使雌花错过授粉机会而少结果或不能结果。种植荔枝时以1个品种为主,配植2一8个花期相近的不同品种作授粉树,增加雌雄花相遇的机会,有利于提高结果率。授粉品种一般占10%左右,并按一定距离均匀分布,才有利于授粉。
要提高荔枝种植的成活率,除了挖苗时带好泥头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最好用稻草缠绕苗木枝干,叶片过多时适当剪少一些,以防晒和减少水分的消耗。种植时,根部填盖泥土要先填细土,并注意不要用脚踩踏,而要用手从四周向根部轻轻压实,跟着即淋足定根水,使土壤与苗根充分接触。也可将苗根放入植穴后,浇入泥浆,或先将穴土加水,拌成泥浆,再将苗木种在泥浆中,然后盖土。这样,由于泥浆的作用,不必加压,土壤便能与苗根密切接触而易于成活。
上述就是种植荔枝的技术,在种植完毕后,将苗木根部周围的泥土,筑成边缘稍高的圆形树盘,防止淋水施肥时肥水流溢损失。再在树盘上盖草,以保持土壤水分和抑制杂草生长。选择品种以及种植密度所需要注意的细节。一个好的季节,是种植好荔枝的关键,在雨水较多的季节种植,成活率会不错,并且可以减少我们浇灌的次数。此外,我们种植的密度也是有严格的要求,每亩土地的种植密度都是有科学的数值的。我们还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作出选择。那么这些问题注意好之后,种植的荔枝就可以有很不错的产量和品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