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史晓露
“大家好,我是橘子哥,这是我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个爱媛果冻橙。”在没有一个观众的果园里,梁凯面对手机镜头侃侃而谈。
这是国庆假期的第2天,在成都市邛崃市固驿街道军田村,梁凯却无暇休息,马上就要进入爱媛果冻橙的上市季,最近几天,他忙着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预售。
如今,直播带货,用镜头分享农村生活,成为越来越多新农人的“新农活”。
新农人下乡:从“农业小白”蜕变成种植大户
一大早,梁凯就把手机、三脚架、自拍杆等直播设备搬到了果园,坡地上的80余亩柑橘树已经挂果,青绿色、橙色的果子缀满枝头。
如今,除了果园日常管理,梁凯每天的工作又多了一项——拍摄果园里的劳作生活,并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直播。
镜头里,他头戴草帽,一边用小刀切开一个柑橘,一边介绍,“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果冻橙吗?你看它皮子非常薄,果肉晶莹剔透,用手捏一下还会爆汁儿……”梁凯面带微笑,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斯文清秀,与黝黑壮硕的传统农民形象俨然不同。
梁凯是个90后,与父辈们相比,他们被定义为“新农人”。“新农人的新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要用新思维、新技术从事农业,还要用新模式把农产品卖出去。”梁凯举例,以前的农民,为了提高产量,会大量施肥打药,但他会选择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尽量少用化肥和农药,种出既健康又美味的水果。梁凯指着果园里一片10公分左右高的杂草说道,“这些草到了冬天是很好的肥料,我们现在尽量不除草。”
虽然现在讲起农业头头是道,但在6年前,他还是个对果树种植一窍不通的“农业小白”。
返乡创业既是一种时代机遇,也源于对农业的热爱。年,蒲江柑橘火遍全国,临近的小山村也感受到了这股热潮,看到很多蒲江人来到村里流转土地种植柑橘,原本在外务工的梁凯也跃跃欲试。“我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了,当过焊工、开过挖掘机,在外面跑了几年,还是觉得农村更适合自己。”
年起,他先后承包了80余亩土地种植柑橘,以畅销的爱媛、耙耙柑品种为主。农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果树种植的前三年都没有产出。“前三年,总共投了多万元,把家里的积蓄都用光了。”梁凯说,在遇到资金瓶颈时,幸好得到返乡创业政策支持,最终他向银行申请到了20万元的无抵押贴息贷款,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了弥补农业技术短板,他既买书自学,也向有经验的果农请教。今年3月他还考上了成都市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在实施乡村振兴,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学校不仅免除学费,还设有奖学金。”梁凯说。
消费升级:农产品销售从田间转向“云端”
近两年,随着全省柑橘种植面积扩大,柑橘行情开始走低。“年柑橘批发价可以卖到10—16元/公斤,但去年已跌到4元/公斤左右。”梁凯说,去年冬天的冻害更是让川内耙耙柑普遍受损,多地出现柑橘滞销。
转型已迫在眉睫。“一方面要种出品质,打入高端市场;一方面要引入新的营销模式。”梁凯说,今年他已申请了柑橘的绿色食品认证,同时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希望建立自己的品牌。
在营销方面,则瞄准线上销售。“等着贩子上门收购,价格会被压得很低。”梁凯说,与其让中间商赚差价,不如通过电商让农产品直达消费者。
年,他就开通了淘宝店铺,仅在柑橘上市的两个多月内,他就卖掉3万多斤柑橘,销售收入达二十余万元。“当时什么也不懂,淘宝页面上只放了一些水果图片进行简单展示。”梁凯总结成功原因,“关键是靠品质和口碑取胜,我们会选货分级,而且价格实惠。”
农产品从田间转向“云端”销售已成为一种新消费趋势。为了做好电商,第二年,他报名参加了淘宝大学,专门学习运营,“比如如何借助平台渠道推广,如何在淘宝上获得更好的展示位置。”
不过,由于传统电商行业竞争加剧,他的销售业绩却逐年下降。“图文时代已经过去。”年,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