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饮力实验室
每次来深圳,总有饮品新发现。
今年夏天,深圳饮品店仿佛被黄皮、油柑、柠檬茶围攻,几乎家家都在卖。
除此之外,当下的深圳饮品圈还在流行什么?探店后有发现。
香蕉成了“芭拿拿”
香蕉是个极日常、消费者熟悉度高的水果,很少出现在饮品店。从研发专业层面考虑,香蕉太普通价值感弱、同时采购和储存存在管控复杂度。
但我注意到:在深圳,香蕉出现在了2家店。他们都给香蕉起了新名字“芭拿拿”。这或许是给香蕉打上陌生化标签,提升价值感的方法。
一家是台盖,将香蕉和应季水果芭乐组合,起名满满芭拿拿,售价21元。这个产品是将芭乐和香蕉同时打成奶昔状态,香蕉增加了口感的融合感,并提供了尾韵的香气。
另一家在野萃山,一家专门做水果饮品的品牌,将香蕉做了新用法。野萃山推出了3款香蕉饮品,芭拿拿芒果卡士、芭拿拿菠萝卡士、芭拿拿果咖,售价29~30元。
我们点了芭拿拿芒果卡士,是将芒果打成类似奶昔状,香蕉在其中以块状充当小料的功能,增加了咀嚼感。芒果和香蕉的口感、香气接近,这样的组合是一款还原度高、搭配安全的水果饮品。
饮品+雪糕的”双拼“组合
另一个新组合是饮品和雪糕。
乃青乃绿出了一款椰乳咖啡冰砖,在椰乳咖啡上放置切成块的光明奶砖,撒上奥利奥粉,增加产品新意。
咖啡品牌Mstand,最近推出4款新品,也是在美式咖啡基础上,增加一个雪糕,出品时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也可以感受雪糕融化过程中饮品的风味变化。
Mstand是一个善于在咖啡上做创意的品牌。
5月底,Mstand推出一款“椰子蛋咖啡”,将椰子放在一个透明的矮胖容器内,咖啡师萃取浓缩液后,用一个金属质感“注射器”,将浓缩液注入椰子内部。这个产品在社交平台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