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至4月,正是广西武鸣沃柑成熟的采摘期,人人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为防止在运输、销售过程沃柑腐烂,持续保鲜,中间商都会经过一系列的浸泡或喷洒抑菌农药,相当于是水果保鲜“防腐剂”。
每年的曝光大会,都会揭露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今年的大会,彻彻底底地揭开了,果农自己种植都不吃的“沃柑”,可能其他水果依旧如此。
从采摘到分拣再到上市之间的安全间隔期,新鲜水果要想新鲜,除了冷链物流,那就只有“泡药”,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无辜的果农,奸诈的中间商
当曝光大会揭露“广西武鸣沃柑”浸泡抑菌农药事实以后,面临风口浪尖,外地收购商居然选择偷偷撤离;
而本地收购商面对这样的风声调查,也选择了按兵不动,本该受到惩罚的奸诈收购商们,却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正再做其他水果罢了。
精品果本应涨到了4元一斤左右,面对突如其来的曝光,整个广西武鸣沃柑价格持续下滑,成了谁也不敢吃,谁也不敢收,谁也不敢卖的尴尬局面。
“武鸣沃柑”彻彻底底成为了被世人厌弃的水果,而辛辛苦苦种植一年才采摘的沃柑,完全滞销了,果农们只能暗自叫苦,泪流满面。
果农为啥都不吃
沃柑泡药,完全与果农无关,果农最多也就是施肥,包果,喷洒点防虫剂等等。
部分收购商与分拣厂狼狈为奸,为了让果子品相更好,提升销售业绩,仅仅只是为了自身最大化的利益,擅自调高抑菌农药的稀释浓度,沃柑泡完药直接包装上市,且不经过存储稀释药效。
所以果农们自家地里种的沃柑,被收购商集中采摘后他们便不会再吃,因为知道都是泡了药的。
“沃柑”泡的什么药?
据知情人士阐述,集中包装分拣的厂子,会与收购商达成共识,沃柑会经过清洗、打蜡、泡药,也就是使用的除菌剂多为“抑霉唑、百可得、24滴”等药品;
其中百可得包装袋,明确注明该产品用于柑橘作物,使用后距离上市安全间隔期为30天,抑霉唑的安全隔期则为45天。
若是果品在浸泡除菌剂后,没有按照标注要求,进行储存降解稀释,直接上市销售,直接导致会在果皮表面留下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隐患伤害,也就是后遗症。
总结一下,你就知道
大家都知道了“武鸣沃柑”收购商超规超量使用保鲜农药,碰巧可能只是个案个例,被大会曝光,还有更多这样的惊喜没有调查。
现在曝光也并不都是坏事,这是给不法分子敲一个警钟,不要让坏人砸了更多的老传统,老品牌的牌子。
国内农产品“用药过度”“弄虚造假”已经是食品安全放置已久的问题。
保果保鲜,使用的农药仅仅只是众多水果中,农药剂的其中之一,应当严打严查,保护国民食品安全问题,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