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柑橘果实被虫子扎了,落果严重,果农如何判
TUhjnbcbe - 2025/4/13 17:22:00
白癜风哪看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近段时间,不少农友的留言说柑橘大量脱落。通过沟通,我们了解到,引起柑橘落果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生理性的,落果无明显表征,部分果蒂处有微裂,大概率是脱肥或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所致,占比较低。

一类是病理性的,并以果梗炭疽病、疫菌褐腐病为主,这部分之前有出过推文,想要了解的朋友可自行查看。

最后,也是收到反馈最多的,当属虫落果。大小实蝇、吸果夜蛾、蝽象等都有,但它们在危害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辨识起来较难,本次我们详细说一说。

01大实蝇

发生最早,但显症较迟,6~7月间是其上果产卵的盛期,但此时柑果较小,产卵痕也小,不是抓个正着很难发现异常,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虫果与正常果无异。

约摸9~10月份时,虫果会早于正常果先黄,而后纷纷掉落,从内向外坏,掰开后可见蛆状幼虫,大实蝇的幼虫比较大(12mm以上),四处蠕动。

防治上,应抓住其羽化出土期诱杀,悬挂全逮实蝇诱捕球,利用柑橘大实蝇的行为学特性,通过视觉、嗅觉等多重刺激,将大实蝇成虫引诱到球体表面粘胶而死,减轻其危害。

02小实蝇

小实蝇食性杂,寄主作物众多,有四处赶场作恶的特性。

小实蝇更喜成熟度高的果子,而多数柑橘品种的成熟期较迟,此时温度较低(相对低温才能诱导柑橘转色),卵孵化的耗时更长,受害果常有从外向内坏的特点。产卵痕处坏死,周围褐变,部分产卵孔处会溢出褐色透明胶状物。

小实蝇的幼虫在体状上与大实蝇无异,但体型稍小,且能弹跳,是区别点。

柑橘转色前,可用果得刚实蝇追踪诱粘剂诱杀,防控效果较好。

柑橘转色前后,可用果得刚实蝇追踪诱粘剂诱杀,防控效果较好。果得刚能够雌雄双杀,不会招引远方害虫,是当前防治柑橘小实蝇不错的选择。

03蝽象

柑橘膨果中后期,是蝽象上果的主要时期,大约是果实开始上糖了,对其吸引较强烈。

初期受害症状与实蝇的相似,刺吸口处轻微木质化,之后刺孔周围果皮油胞破裂、紧缩,黄晕明显;掰开后可见刺孔下果肉失水干缩,食之败味。

蝽象不难打,菊酯类的药就能打掉,巡园时发现人工捕捉也是可以的。

04吸果夜蛾

吸果夜蛾的危害期、危害症状均与小实蝇类似,但仔细观察还是有区别。

吸果夜蛾的刺孔边缘略现白色结晶状物或霉状物,小实蝇的产卵孔周围以水浸状软腐为主;掰开后无虫蛀,且对应海绵层大多出现近红色圆圈。

由于临近采收,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防治上一般会用频振式诱虫灯、糖醋液等诱杀;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套袋。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柑橘果实被虫子扎了,落果严重,果农如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