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重庆9月22日消息提起白血病,很多人想到的是“不治之症”,其实,在白血病家族,有一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俗称“慢粒”),它能像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是一种可治、可控的“慢性疾病”,甚至通过规范治疗能够实现停药“治愈”。
病友联谊会现场(央广网发曾理/摄)
在9月22日“国际慢粒日”到来之际,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联合重庆医院血液科专家团队联合举办“倾城之力·为粒而战”慢粒日病友联谊会,通过健康讲座、义诊咨询和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慢病管理,寻求更佳治疗效果。
医院张曦教授介绍慢粒治疗最新进展(央广网发曾理/摄)
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曦教授介绍,慢粒是人类第九对和第二十二对染色体末端发生交换导致发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是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慢粒白血病是我国慢性白血病的主要病种,约占慢性白血病的70%,全球发病率为(1.6-2)/10万人,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发病率为(0.36-0.55)/10万人。
医院文钦副教授介绍重庆慢粒协作组工作情况(央广网发曾理/摄)
张曦教授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抑制剂)一代代升级,曾经需要靠造血干细胞移植来续命的重症,变成了吃药就能治疗的慢性病。为更好做好慢粒患者的慢病管理,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牵头成立了“重庆慢粒协作组”,仅医院和重医附二院登记随访的慢粒患者已超人。
医院文钦副教授做患教讲座(央广网发曾理/摄)
在患教活动中,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文钦副教授和重医附二院血液科张颖副教授分别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规范化诊疗》和《慢粒的不良反应和合并症治疗原则》做了专题科普讲解,参加活动的慢粒患者还受邀与专家们一同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
重医附二院张颖副教授在讲座中与患者提问互动(央广网发曾理/摄)
与病魔战斗21年的慢粒患者李阿姨说到:“明年就是我60岁生日,我38岁那年刚确诊患上慢粒时觉得全完了,是他们医生给我树立起了信心,是医生给我规范的治疗方案让我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我就要像红岩革命先烈一样,用坚强的意志和信心与病魔战斗,希望明年能邀请大家一起参加我60岁的生日聚会。”
专家们陪同慢粒患者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央广网发曾理/摄)
针对患者教育活动中有部分患者咨询在用药期间吃了橘子、脐橙等柑橘类水果会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文钦教授提醒,橘子、沙田柚、脐橙、葡萄柚、杨桃等柑橘类水果或这类果汁饮料可能抑制药物代谢。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柑橘类水果水果能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药物的代谢。许多被CYP3A4酶代谢的药物,都会因CYP3A4酶的活性被抑制而使血液浓度提高,其中就包括慢粒的靶向药物:TKI。简单来说,就是吃了这种水果,会影响TKI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为此,服用TKI的患者,要避免食用橘子、沙田柚、脐橙、葡萄柚、杨桃等柑橘类水果,以免发生TKI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降低疗效的现象。(文/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