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7月已过半,离秋季的到来越来越近了,这确实是一件让很多果农都感到高兴的事情。秋季的来临不仅意味着气温将逐渐凉快起来,同时也暗示着果农长达2~3个月的抹梢工作即将结束,终于快迎来赣南脐橙放秋梢的日子,这着实让很多果农暂时松了一口气,毕竟抹梢工作一直被无数果农视为最为头疼的事……
好了,言归正传,说到放秋梢,在赣南地区,民间一直就放梢的时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关于如何放秋梢、何时放秋梢等这些是历年来无数果农为之争议的话题。有人说应该要到小暑放,又有人说要在大暑来临时放,也有人说应该要等到立秋那天再放,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那么,究竟哪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呢?放秋梢的正确操作究竟又该如何呢?不急,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一一道个明白。
众所周知,给果树放秋梢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每个步骤措施的相互配合,除了需要选择合适的放梢时间以外,还包括放梢前的催梢肥、促梢修剪、喷施保梢药剂及老熟前后的秋梢疏剪工作等。每一个步骤措施都紧紧相连、环环相扣,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只要有其中一项措施出了差错,那么对于最终的放梢工作而言,无疑都是失败的。
放秋梢的意义
1.培养来年的结果母枝,保证来年的产量;
2.维持果树树势,促进根系生长,为幼果的后期膨大提供动力;
3.扩大树冠,保证来年果实的质量;
如何选择放梢的时间?
每年来,对于赣南脐橙的放梢时间一直是一个争论不断的话题,有人说要小暑放,有人却支持大暑放,还有人觉得要立秋放才合适,那么到底应该要什么时候放梢才是对的呢?
其实,放秋梢无非是为了培养柑橘来年的结果母枝,而良好的春、夏、秋一次梢,春夏、夏秋、春秋的二次梢,以及强壮的春夏秋三次梢均可成为结果母枝。因此,只要不是晚秋梢及冬梢,无论是小暑、大暑还是立秋时期放的梢都是可以成为结果母枝的(一般来讲,放梢以秋梢最好,大暑梢次之,后为小暑梢)。
当然,放梢除了要考虑新梢是否可以具备成为结果母枝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应当考虑到该批新梢老熟后不会过早、过多地引发出晚秋梢,以免影响树体的花芽分化,或增加日后人工抹梢的成本。一般原则上来讲,放梢时间的确定需要根据自家果树的树势强弱、挂果量多少、及当地气候是否干旱来综合考虑。通常树势强的延迟放,树势差的提前放;挂果量大的提前放,挂果量少的延迟放;干旱地区提前放,不会干旱的地区则延迟放,且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因地制宜。但总体来说,放秋梢宜早不宜迟。
如何施好秋梢促梢肥
柑橘进入7月份以后果实膨大速度加快,到8~9月份为果实的迅速膨大期,此时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在施肥上建议选择使用既要对新梢生长有利,又要对果实膨大有帮助的肥料。
同样的根据树势及果实大小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肥料方案,对于树势较旺及果实较大的柑橘,宜选择使用平衡型复合肥+中微量元素+有机肥料;对于树势较弱而果实又偏小的果树,则可选择高氮高钾型复合肥+中微量元素+有机肥料;树势及果实大小一般的柑橘则选择高钾型复合肥+中微量元素+海藻肥。另外,有条件的果园在此时埋施有机肥则更好,既可以保障果实及新梢后期所需的营养,又不会像施用化学肥料而引起果实贪青、浮皮等副作用。
另外,催梢肥宜在放梢前15天左右施入,需要注意的是下半年赣南地区普遍干旱,因此在施肥前最好提前淋施一次清水,以防发生肥害。当催梢肥施用下去以后,如果后期仍有长时间地高温干旱,应注意定期给果树浇水,防止水分不足而导致新梢生长不良及影响果实膨大。
如何做好促梢修剪
当催梢肥施完以后,还需要马上对果树进行一次修剪,修剪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新梢抽发统一和增加新梢的抽发数量。除剪去一些衰弱枝、病虫枝、过密枝及徒长枝以外,还需要保证每棵树具有一定数量的剪口(注意不能剪成剃头型),且剪口枝不宜过细,以保证抽发新梢的数量及质量。
对于一些挂果量过大的果树,宜疏除部分过多的果实,尤其是顶果。要做到弃车保帅,以果放梢。在新梢抽发以后,有条件的果园最好先抹除一轮新梢再放,因为这样有利于新梢的抽发统一及病虫害防治。
如何做好秋梢的保梢工作
秋梢抽发时期,由于温度较高,非常适合各种病虫害的爆发,因此必须要用药物保护才能令新梢健康生长,病虫害主要以木虱、红蜘蛛、锈壁虱、蚜虫、潜叶蛾、青虫、蓟马、白粉虱、溃疡病、砂皮病、炭疽病等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高温干旱,宜选用安全高效的药剂,喷药时间间隔7~10天,连续喷施3~4次,并保证在上午10点之前,下午4点以后喷药,以免发生药害。(注意:药剂的选择可咨询当地农技员或私信笔者)
如何给秋梢进行疏剪
当秋梢抽发至一定长度时,即可开始对秋梢进行疏剪。对于抽发数量过多的新梢,按照“三去一,五除二”的原则进行疏除,且一般疏掉最强和最弱的新梢,保留长势中庸的,这样就可以保障新梢的质量,有利于果树的花芽分化,从而提高来年座果率。另外对于一些抽发长度过长的秋梢,应对其进行适当短截。
总结:秋梢作为柑橘重要的结果母枝,其生长质量会直接影响果树来年的产量及果实质量,因此必须要重视起来。要根据自身果园和果树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经验,因地制宜,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