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5天,就是元宵节了
元宵吃汤圆,少不了宁波汤圆
如果你想探访宁波汤圆的来龙去脉
位于宁波高桥镇的“王升大博物馆”
那就不得不去哦
创办于年的“王升大”
最早只卖米,名字叫“王记米店”
老板叫王兴儒
别家卖米,会用平尺把升口刮平
但王家总会留一个角,让利给对方
所以,“王家升大”就慢慢传开了
后面干脆改名“王升大”
现在,王升大已经传到第四代王六宝手中
王六宝本人是非遗传承人
王升大在年被评为“浙江老字号”
年建王升大博物馆
王升大现在主营米制品
虽然主营业务有所改变
“童叟无欺、量大质优、让利与人”
的买卖精神却一直留存
汤圆是王升大的主打品
面皮是优质糯米水磨制成
米是来自奉化宁海一带山区的专属基地的米
这个区域的米密度大
同样的体积更重,更有弹性口感
馅芯是猪油芝麻馅
猪油是生的新鲜猪板油
全是传统的老手工制作
里面就藏着这种百年生意精神
收到王升大汤圆,我的第一感觉是“大”,直径在2.5公分左右,比我在超市买的普通宁波汤圆大两圈。一份汤圆,一共6袋,每袋12个。
▲普通汤圆(左)VS王升大汤圆(右)
我先品尝了王升大,面皮很柔软,里面的馅儿芝麻香很浓,而且甜甜的。接着品尝普通汤圆,发现普通汤圆居然没啥味道。请来家人一起品尝,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对比,高下立马见分晓。
为何味道相差这么多?
我给两种汤圆做解剖,一探究竟:
▲普通汤圆(右)VS王升大汤圆(左)
虽然都是宁波汤圆,但可以看到,王升大里面的馅儿又多又浓又黑,芝麻很足,而普通汤圆里面的馅儿颜色,是*黑色的,颜色淡多了,芝麻放得明显少很多。
王六宝告诉小抱抱
为了让大家过好团圆节
年前他就和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
因为今年米量有限
所以只做出了3万份
年后可能供不应求
不过,在小抱抱这里下单
会安排好顺丰寄出,安心无忧哦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甜甜蜜蜜的
建德三都麻糍
这里的麻糍好吃,是出了名的
▲年,在上海休博会上,三都麻糍一天卖出个
▲年,三都麻糍上过央视7套《乡土》栏目,年上过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
小抱抱家的麻糍
来自三都镇三都渔村杨敏家
一个月售出多单
年前,小杨和家人,日夜加班
直到2月1日,才把所有快递发送结束
▲厚厚一沓订单
小小的麻糍,究竟有多好吃?
吸引了这么多粉丝?
小抱抱理了下,主要分为这几类
一类是老吃客:
比如小抱抱家店长豆豆的老爸爸
▲豆豆的试吃
二类是惦念古早味道的
应姐咬上一口,就喜不自禁
如同久别老友突然重逢
这种麻糍,只存在童年记忆里
之后吃的都是用糯米粉做的麻糍
再也没有了糯米直接捣打的软糯香甜
春节,她送给老家人和外地的老同学
别有一番乡愁在心头
▲两边烤至金*,香气四溢,外酥里软,红豆的沙,芝麻的香,软糯香甜,两种口味,都是应姐的最爱
三类是“吃货”哈
这么好吃的手工传统麻糍都没吃过
咋好意思在吃货圈里呆?
为了这一口地道麻糍
有人可是发动不少人脉哦
美味得尝后的满足感,隔屏都能感受得到
别看小杨才三十
家里人可是祖辈都做麻糍
她家的麻糍,一直沿用古法
而且是按单订做,现做现发
因此,很多人,都认定她家的
一时没货,宁愿等
▲蒸熟的糯米趁热倒到石臼里,由小杨老公和公公俩人,分工合作,一个顺水,一个捣打,两人合作,严丝合缝,快进快出,而且,必须趁热把它们捣打粘绸,一股情况下,一饭甑的糯米,半小时搞定。不然,凉了,就甭想做软糯的麻糍了。因此,这是力气活,也是巧活。吃不起苦的人,根本干不了这活。(一个捶子就约12公斤)
▲红豆馅黑芝麻馅
小杨说,“本来红豆价格涨了点
但给抱抱粉的价格
还是和之前一样的价格哦”
去年年末,小抱抱推荐了
来自诸暨上英山朵妈的香榧系列
因为太受欢迎,上架不久就卖断货了
平时,朵妈爱和小姐妹们开茶话会
一起拉拉家常,聊聊养生和美食
眼见香榧芝麻糕没了
便有小姐妹建议做款核桃芝麻糕
以核桃芝麻为主,加点红枣枸杞
辅以麦芽糖,都是对女人好的
用新鲜原料现做,在茶话会上总被夸奖
吃起来甜味适中,比较脆
香味浓郁不腻,适合搭配茶饮
肚子饿了来一块,特别有幸福感
每年此时,茂谷柑在枝头成熟
作为晚熟品种之一
茂谷柑风味浓郁、皮薄多汁
因为产量少,所以售价较高
原生态方式种植
在栽种的前三年进行人工除花去果
让养分被果树本身吸收
等待第四年的丰收
果树均有5年以上果龄
茂谷柑属于凉性水果
多吃解热利喉,美容养颜
小抱抱推荐的茂谷柑
由极柚出品(之前推荐的
平和琯溪蜜柚,就是它家的)
优选单个果子重-g
亮丽鲜*、光滑饱满
让我们一起发现美好生活,想合作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找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