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港南区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沃柑、皇帝柑、砂糖橘等特色产业,帮助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12月1日,在港南区八塘街道木龙村沃柑种植园里,满山圆润饱满的沃柑密密麻麻的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把枝条压弯了腰,硕果累累,丰收在望。村民吴赵英正在给果树进行护理,她告诉记者,从果园开始种植的时候,她都全程参加劳动,现在看见丰收在望,且年底又可以参加分红,心里非常高兴。“我们来做一份工就得50块,喷农药就得60块,看见这些果子心里就很高兴。”
??
木龙村沃柑种植园通过整合致富带头人力量,以“村委+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整合村里的土地亩发展沃柑种植,加快土地流转,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了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同时,又增加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近年来,港南区八塘街道办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特色种植这个优良传统,鼓励更多的村屯种植沃柑、柑橘等,种植面积多亩。
八塘街道办主任闫观照介绍,“按照合作社和贫困户这个分红,60%是分给贫困户,所以单单从这个沃柑基地这一项,贫困户今年的这个分红,增收就有块钱,通过这个基地促进了贫困户脱贫。”
同样,港南区八塘街道办三板村通过“合作社+经济能人+基地+贫困户”模式,贫困户通过以奖代补资金及小额信贷资金入股,种植沃柑多亩,带动70多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这个基地有棵沃柑,大概一棵有20到30斤,这个果起码也有4两到半斤左右重一个,口感也不错,我们用的都是那个是有机肥,那个果品质很好,皮又薄又甜脆,这个果的质量是很不错的,我们村集体收入今年就是靠这个沃柑基地。”三板村村主任吴燕芳高兴地说。
目前,港南区已在八塘、新塘、桥圩等8个镇发展柑橘种植合作社30多个,采取“*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园区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最终实现股金、租金、薪金“三金”收入,有力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港区已发展皇帝柑、砂糖橘、沃柑、茂谷柑等柑橘产业已达4.5万亩,挂果面积3万多亩。
“年度港南区投入的扶贫资金达两个亿,投入基础设施是一个亿左右,有一个亿投入扶贫产业,成为贫困户增收增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年的扶贫基金计划提到70%以上,专门用于这个扶贫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区扶贫和水库移民管理局局长刘兴华说。
END
来源:吴纪序谭天力曾钎祥
编辑:*颖
审核:谭天力甘益江
出品:中共港南区委宣传部
港南区融媒体中心
指导:广西日报驻贵港记者站
新闻—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