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图片来源:中国网)
李克强表示,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二是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落实加速折旧*策,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启动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总理说的工匠精神,具体指什么呢?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在互联网时代下,制造业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有些人认为再提“工匠精神”已经落伍了。但正如《中国制造》所指出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要实现《中国制造》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我好像还是不明白“匠”的含义?
根据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的内涵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1月27日,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
无论多么宏大的改革,都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近来,媒体首次提出“种植匠”一词,力图在农业和种植业中引入“匠人精神”,引发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