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宾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排全区第三位;粮食播种面积.08万亩,总产量70.57万吨;糖料蔗种植面积.58万亩,总产量.23万吨;全市桑园种植面积38.59万亩,蚕茧总产量4.71万吨;水果种植面积.66万亩,总产量90.4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94万亩,总产量.35万吨;木材总产量.62万立方米,肉猪出栏数.79万头,肉牛出栏数11.08万头,肉类总产量15.64万吨,水产品产量5.54万吨。来宾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元,同比增长10.7%。
农业机械化
粮食作物生产年,来宾市耕地保有量为40.67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08万亩,产量70.57万吨。其中水稻万亩,玉米36万亩。水稻主栽品种以丝香1号、油粘8号等优质稻为主,占水稻栽种面积的91%。富硒稻栽种面积1.6万亩,富硒玉米多亩。全市现有粮食生产企业(合作社)20家,50亩以上种粮大户户,水稻连片规模经营达4.5万亩。
稻田
油料作物生产年,来宾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3.59万亩,同比增长2.7%。油料作物总产量3.86万吨,同比增长4.5%。其中花生种植面积21.59万亩,产量3.55万吨;油菜籽种植面积0.71万亩,产量吨;芝麻种植面积1亩,产量吨;葵花籽种植面积1.16万亩,产量吨。
桑蚕生产年,来宾市桑园种植面积38.59万亩,蚕茧总产量4.71万吨;全年平均鲜茧价格40.04元/公斤,养蚕乡镇62个,养蚕村个,养蚕户户,养蚕收入超过5万元的有户,小蚕共育室个,小蚕共育率90.55%,方格簇推广应用率80.88%。全市收烘茧站个,90%以上的鲜茧通过本市茧站收烘。缫丝企业9个,缫丝机组92组(绪),年生产生丝多吨,消耗2万多吨鲜茧,约占全市产量的40%,大部分蚕茧外调,生丝质量达4A+以上。全市有2家蚕种生产部门,其中1家为原来宾市蚕种场(现已经改制,正在推向市场,由企业来组织经营管理,目前还在重建中),1家为象州华佳蚕种场有限公司,年制种10万张以上。
桑蚕
水果生产年,来宾市果园总面积.66万亩,同比增31.57%,水果产量90.45万吨,同比增34.87%。其中面积、产量增幅较大的三个品种分别为:柑橘果园面积64.67万亩,同比增55.51%,产量54.61万吨,同比增67.76%。百香果面积3.13万亩,同比增5.67%,产量2.28万吨,同比增53.45%。柚类面积6.32万亩,同比增5.3%,产量3.74万吨,同比增37.17%。武宣县申报武宣胭脂李、象州县申报象州沙糖桔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并逐步形成象州、金秀、武宣、兴宾区以沙糖桔、蜜柚、杂交柑(沃柑、茂谷柑、W.默科特、贡柑等)为主,忻城县以百香果为主的格局。象州县于年引进的酿酒葡萄(凌丰号)种植技术已成熟,平均亩产达1.5吨。7月21日,武宣县举办“寻味*皮相约卜玉”*皮品牌推介会,9月先后举办第七届牛心柿、第三届蜜柚节推介活动。象州县于12月举办第二届沙糖桔节推介活动。
沙糖桔交易蔬菜生产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4万亩,同比增长4.23%,全年产量达.35万吨,同比增长5.71%。巩固建设兴宾区、来宾高新区多亩的常年蔬菜基地,其余各县(市、区)建设至少0亩的常年蔬菜基地。
来宾市第国际蔬菜博览会蔬菜展示
食用菌生产年,来宾市食用菌播种总面积公顷,总产量.71吨。全市在工商注册备案并生产食用菌的经营主体共21家,其中家庭农场5家、公司7家、专业合作社9家,食用菌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8.2%,全市食用菌生产从业人员人。
茶叶生产年,来宾市茶叶种植面积4.04万亩,同比增加3.14%,茶叶产量1吨,产值达1.1亿元。
自然灾害及影响年9月中旬,受台风“山竹”外围环流影响,来宾市出现一次强风暴雨天气过程,造成农作物倒伏和农田内涝。台风共造成作物受灾面积65万亩,其中甘蔗59.4万亩,水稻1.9万亩、玉米2.1万亩,水果0.8万亩,蔬菜等其它作物0.8万亩。灾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深入一线指导救灾,组织群众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及时扶正倒伏作物,疏通“三沟”和田外渠道排水。对受灾后的晚稻,指导农民及时补肥追肥,加强田间管理,减少损失。
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年,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范围内建成自治区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园2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5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达8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8.4%。
来宾市广西红河红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年,全市新创建的各级示范区共个,超出自治区下达给来宾市任务个的19.35%。已认定各级示范区个。其中自治区级7个,县级21个,乡级67个。年内新创建示范区累计投入资金40.17亿元,建设道路.6公里,水利建设.7公里,电力建设.6公里,利用采用先进技术项,购置加工设备1套。
来宾市人大代表到融安考察现代特色农业
农业品牌建设年,来宾市累计全市累计有87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认证面积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0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有机食品认证1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3个。获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4个,富硒农产品认证17个。在年首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中,来宾市的金秀红茶入选区域公用品牌;广西象州县太粮米业有限公司入选农业企业品牌;金秀县瑶山王茶业有限公司的“香哩歌”红茶、广西金秀大瑶山天然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的“瑶家树”红茶、忻城县力丰农业种植科技有限公司的“力丰原康”系列产品、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的“尚尚蚕”生丝和广西象州婵宇真丝绸制品有限公司的“婵宇”蚕丝被等5个产品入选农产品品牌。
地确权工作年,来宾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6个县(市、区)、66个乡(镇)、个村委、个村民小组、50.78万户家庭、.37万亩耕地。年内,农村土地确权已完成确权承包地.3万亩,实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97.4%;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扩大到61.4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约21.1%。全市个行*村、个村小组已完成清产核资数据清查。
产业扶贫年,来宾市各级财*拨付产业扶持资金2.93亿元,受益贫困户7.67万户。全市“5+2”产业覆盖率达95.23%,受益贫困户达7.74万户。全市共有户搬迁贫困户发展有特色产业。在贫困村建立的新型经营主体有个,覆盖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户。制定《茂名—来宾“携手奔小康”产业帮扶工作方案》。
兴宾区完善“以奖代补”激活扶贫产业
贫困村集体经济建设年,来宾市采取有力措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奠定基础。来宾市个行*村(含农村社区),已全部设立村民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村有个,占56.41%;来宾市个贫困村中,已脱贫摘帽的93个贫困村、年计划脱贫摘帽的96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余下未脱贫摘帽的58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达到2万元以上。
农业执法年,来宾市各级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印发宣传资料7.92万份,检查企业个次,整顿市场个次,受理举报投诉案件55起,立案查处案件48起(其中种子3起,肥料13起,农药32起);结案48起(其中种子3起,肥料13起,农药32起),结案率%;案件信息公开48起,公开率%。
新型经营主体年,来宾市新成立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新获评广西示范社、示范场共19家,新认定市级示范社14家、市级示范场10家,全市合作社总数达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年,来宾市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3人、新增认定新型职业农民人,累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0人、认定人。
休闲农业发展年,来宾市共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区休闲农业旅游精品景点路线6个,星级乡村旅游区21家,星级农家乐家。
END参考文献:《来宾年鉴》
往期推荐
志说·来宾市概况
志说·钦州市文化综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