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伊森
任伊森,中国果树技术推广协会名誉主任委员,浙江省柑桔研究所原所长,资深研究员,国家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共产*员,祖籍*岩横山头村,年出生于桔乡*岩城关,就读于*岩中学,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一直从事柑桔植保科学研究,当了半个世纪的“柑桔卫士”,为揭开柑桔病虫奥秘,发展柑桔生产,提高柑桔品质,默默地奉献自己毕生的智慧和心血。
柑桔研究生涯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柑桔科学研究生涯中,任伊森研究员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论文篇,出版著作21本,译文篇,获成果奖15次,论文奖9项。他是我国目前从事柑桔害虫研究工作历史最长的研究员,是一、二、三届中国果树技术推广协会名誉主任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四、五、六届浙江省*协委员,*岩五届*协副主席、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台州市第一、二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而今是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果树)第一名誉主任委员,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荣誉顾问。任伊森研究员的新著《柑桔病虫草害问答》和参与编写的《南方果树彩色图谱》、《水果保鲜及商品化处理》等均已出版发行。增补了4万余字的《柑桔病虫害防治手册》修订本已经再版,印刷了8次,总印数达19.5万册,是全国同类书中印数最多的一本。目前,任伊森研究员正和全国4位知名柑桔专家、教授一起,编写出版大型的《橙柚柑桔病虫草害防治原色图谱》一书。出版社指定任伊森担任主编。此书将达15万字,彩色原色图谱幅,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任伊森率先在世界上找到了严重危害柑桔的害虫——花蕾蛆的有效防治办法,采取成虫大量出土前夕花萼刚开裂能见白色花瓣时,进行地面撒药代替树冠喷药,不但省工、省药,而且效果好,防治适期长。这项成果已写入我国柑桔植保界巨著《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浙江柑桔四十年》二本书中。这种防治方法,在全国应用已达40多年,彻底解决了柑桔最大害虫之一的花蕾蛆的危害问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他还在浙江省率先引进了生物防治柑桔害虫吹绵蚧的澳洲瓢虫成功,对促进我国柑桔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摸清夜蛾生活习性,探索研究有效防治办法,他找到了夜蛾产卵的寄主木防已和汉防已两种草,然后把这两种草连根拔来栽种,让捕来的夜蛾在这些草上产卵,直至卵孵化出幼虫,再逐步把幼虫培育成夜蛾,认真观察研究夜蛾生长发育全过程,最后探索出采取栽种寄主植物,引来夜蛾产卵灭杀,挖除周围寄主有用除草剂清除植株;根据夜蛾生活习性,用黑灯诱杀;用薰烟法驱赶或套袋;用药喷杀或拒避及连片种植柑桔等多种办法,防治柑桔吸果夜蛾危害,夺取柑桔大面积丰产丰收。
任伊森经过反复试验研究获得成功的柑桔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获国家农业部农牧业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和国家三等奖,《年产T/年杀螨脒中试》获浙江省二等奖。他撰写的《二种柑桔卷叶蛾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论文,被评为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他还为国家农业部主持编辑出版《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一书,撰写了网纹绵蚧、柑桔绵蚧、吸果夜蛾、恶性叶虫、柑桔花蕾蛆、桔潜虫斧、*斑病、油斑病等9篇文章。参与编写农业出版社和上海、浙江出版社出版的有关柑桔技术方面的书籍。担任全国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材《果树病虫害防治学》一书柑桔病虫害防治部分的审稿、中国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辑发行的《植物病理学文摘》特约翻译和《科技信息报》的特约编译。他和临海市柑桔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杨志信合作,编写了《浙江省柑桔害虫寄生蜂志》,指导柑桔产区利用天敌有效地防治柑桔病虫害,把柑桔病虫防治推向了新的阶段。
任伊森坚持不懈地编著了《柑桔病虫害防治技术图册》、《柑桔病虫害防治实用手册》和《柑桔病虫害防治手册》三本很有价值的柑桔植保书籍,分别由浙江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和北京金盾出版社出版,为人们提供了有效地开展柑桔植保工作、防治柑桔病虫害的锐利武器。他撰写的《中国柑桔病虫害协调防治及当前应采取的对策》论文,发表于美国生物协调资源中心主办的《病虫害协调防治实践者》杂志和日本《果树园艺》杂志,并在国际柑桔会议上交流。《*岩柑桔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的历史演变》论文,被评为浙江省优秀论文。
任伊森研究员在80年代初就出国访问,与日本、美国、法国和联合国及台湾的不少知名柑桔专家、教授交起了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相互交换科技学术资料。一次,他去日本对日本柑桔作了为期20多天的考察后,对发展我国柑桔事业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设性意见。他指出,我国的柑桔发展,重点要抓好“两头”,一头是早熟、特早熟,
另一头是晚熟、特晚熟,做到一年四季都有鲜桔吃。他说,著名桔乡*岩的早桔,是传统的富有特色的早熟品种。以后有了比早桔还要早的早熟温州蜜柑(无核桔)。近年来又引育和培育出了比一般早熟温州蜜柑还要早的特早熟柑桔新品种。这就要着力加以培育研究,大力推广种植。另如*岩的槾桔、椪柑,是迟熟耐贮柑桔品种,有它的生命力和市场吸引力。然而浙江省柑桔研究所已培育出了比槾桔、椪柑更耐贮藏的红玉柑和杂交柑桔新种“”,同时,*岩和其他有的地方亦已引育和培育出了特晚熟柑桔新种,可延迟到次年的一二月份成熟采摘,贮藏至五六月份应市,这就大大拉长了柑桔供应时间,真正做到一年四季都有鲜桔吃。
任伊森十分重视柑桔品种的开发研究。他说,*岩现有多个柑桔品种品系,而日本却有多个。因此我们必须狠抓柑桔品种的开发研究,进行群众性的选育培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行品种更新。特别要改变不少新发展桔区那种单种中晚熟温州蜜柑,品种单一化的不良倾向,避免季节过分集中,导致出现柑桔季节性过剩,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任伊森对柑桔的栽培管理也颇有研究,果断地提出要改进栽培管理办法,推行矮化密植、平衡高产种植法,以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老桔区要采取高接换种等办法,更新品种结构,推广优质良种,同时要及时更新低产老树和半边树。他先后用十几年时间在*岩、临海、平阳、定海、衢县等十几个县市考察柑桔害虫寄生蜂,采集了上千号标本,发现一种潜叶蛾寄生蜂有某种特殊的形态,经寄生蜂分类专家盛金坤教授确认,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一个新动物种,命名为“*岩瑟姬小蜂”,这是世界首例以“*岩”冠名的桔园生态动物种,从此,全世界均采用这个名称。
年4月,任伊森在台州个别县区桔园发现新入侵的吉丁虫科大爆皮虫。这种害虫的幼虫在桔树枝干的韧皮部及形成层蛀食成不规则弯曲的坠道,破坏输导组织,造成死枝死干,可使桔树成片死亡。为此,他提出4点紧急防治措施,通过新闻媒体,号召害虫入侵地区予以彻底消灭,不使酿成大灾。
任伊森研究员不辞辛劳,多次奔赴桔乡*岩路边、王西、七里、屿新、妙儿桥等柑桔产地深入调查,摸清了年前日本僧人从浙江*岩带去的柑桔种子选育出来的温州蜜柑的祖宗“本地广桔”。目前这种本地广桔仅在*岩路边村和七里村有残缺不全的3株,已濒临灭绝,他提出应从保存基因资源,保护生物多样化角度考虑,予以抢救保种立碑。这一建议,得到上下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日本年届古稀的柑桔专家藤实先生来信,说他要到*岩实地看看本地广桔。0年9月19日,古滕实先生到了*岩,在任伊林研究员的带领下,现场考察了本地广桔,并在所摄照片上亲笔题词:“本地广桔原始种”。之后,任伊森在调查考察中,又发现*岩新前七里村有一株70多年树龄的本地广桔,去信告诉日本古滕实先生。古滕实先生喜出望外,又风尘仆仆地于1年10月,第二次来桔乡*岩,亲赴七里村进行实地考察,并和任伊森等在这株本地广桔树前合影。古滕实先生亲笔在照片上写下了“原种温州蜜柑”六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