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主产省市区之一,因其具有柑橘种植的生态优势,国家唯一的研究所一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经多地选址,最终于年在该市北碚落地。重庆的柑橘产业进入21世纪后发展加快,一是得益于重庆自年起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二是三峡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柑橘产业的发展。三是列入了国家的柑橘优势区(带),加快了产业建设的步代。四是来自国家和部、委的大力支持。五是*府重视,各方配合。五是企业参与,群众有积极性。在中央及国家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国务院三峡办)、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市*府不失时机的从年起狠抓了《柑橘百万吨工程建设》和大力发展晚熟柑橘,经十年的努力奋斗,柑橘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以下就一年重庆柑橘产业的的变化和科学持续发展的对策谈点浅见。
一、柑橘产业十大变化
(一)面积、产量变化
年重庆柑橘栽培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平均亩产.54千克,较十年前的年栽培面积.45万亩,产量75.24万吨,平均亩产.87千克分别增长了91.76%、.39%和54.65%,平均每年增速分别为9.18%、19.64%和5.47%,而同期全国的增长:从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和平均亩产分别为.55万亩、.37万吨和.68千克,增加至年的万亩、万吨和.31千克,分别增长了61.93%%、.50%和50.97%,平均每年增速为6.19%、14.35%和5.10%。重庆较全国平均每年分别高出:2.99%、5.24%和0.37%。
(二)区域布局的变化
重庆的柑橘区布局由分散到较集中:目前,全市38个区县,有柑橘分布的区县36个,柑橘集中在长江及嘉陵江沿岸,尤以江津、渝北、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垫江和梁平等区、县为重点。重庆在狠抓各具特色柑橘的发展同时,对原有种植习惯,气候适宜的区、县也支持有序发展。
(三)品种结构的变化
从重庆冬季暖柑橘果实基本无冻害和列入国家长江中上游柑橘优势区(带),着力发展鲜食加工橙汁兼宜,早中晚熟熟期配套的品种和大力发展晚熟柑橘的晚熟脐橙,如棱晚脐橙、鲍威尔脐橙、奉晚脐橙、斑菲尔脐橙、切斯勒特脐橙和红肉脐橙等,晚熟的塔罗科血橙及塔罗科血橙新系,晚熟杂柑的默科特、少核默科特(w.默科特)、不知火和清见等;以及橙汁加工原料品种的哈漠林甜橙、锦橙及锦橙中选出的出的北碚锦橙、渝津橙、特罗维他甜橙、奥林达夏橙、德塔夏橙等,有序发展有特色的长寿沙田柚、垫江白柚、梁平柚和丰都红心柚以及尤力克柠檬。调减了红橘、温州蜜柑和椪柑等品种。使柑橘品种彰显市场、加工和效益优势。
(四)熟期比例的变化
重庆柑橘早中熟品种经近十年来的调整,减少了年内11月、12月集中上市的中熟品种,增加了次年1一5月成熟的晚熟品种,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调优为20:46:34,而全国年柑橘早、中、晚熟的比例为20:70:10。品种熟期比例的优化,不尽缓解了柑橘的卖难,而且增加了果农的种植效益。年少核默科特出口俄罗斯,果农收益成倍增长。
(五)柑橘苗木的变化
十年间,加强了柑橘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培育无病容器壮苗,加快了柑橘产业发展。全市年生产无病容器壮苗万株以上,新建基地%采用无病容器壮苗,良种率%。不仅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还带动了其他柑橘产区无病容器苗的发展。无病*容器苗具有不带裂皮病、碎叶病病*,又用容器育苗,苗木健壮,根系发达,柑橘容器苗几乎全年均可种植,且种植成活率高,接近%,种后不无缓苗期,苗木生长快。种植无病*容器壮苗与常规的露地苗相比,产量可提高30%以上。
(六)园地质量的变化
重庆柑橘园以山地为多,以往的园地较分散,坡度也大;年起对建基地的园址、规模等提出明确要求。以下简介笔者参与的《重庆市百万吨优质柑橘产业化工程规划》的原则和条件。
1、原则(1)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建设果园基地,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在最适宜的生态区布局,统筹协调粮食、经济作物和其他果树的发展。(3)集中连片,规模生产的原则建立集中连片的鲜销、加工基地,实行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4)突出优势,效益最佳的原则突出各地优势,选择适宜品种,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5)新改结合,熟期配套原则以新建果园为主,改造已有果园为辅,合理配搭早、中、晚熟品种。
2、条件
(1)适宜的土壤柑橘最适宜种植在疏松深厚、通透性好、保肥保水力强、pH值5.5~6.5、具有良好团粒结构的土壤上。规划区以紫色土为主,宜在紫色土中的棕紫泥、红棕紫泥、灰棕紫泥、暗紫泥等4个土属中,选最适种植的灰棕紫泥,其次是暗紫泥,棕紫泥和红棕紫泥则不适宜种植柑橘。(2)适宜的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7℃,极端低温不低于-3℃,年降雨量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海拔~米以下(甜橙)。(3)有利的地形鉴于项目区多山地、丘陵,新建果园坡度应在15°以下,最大不得超过20°。因为坡度小,有利于规模、高标准建园,既可节省成本,又便于生产管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4)适度规模集中成片有利管理和产生规模效应,要求新建园(基地)不小于.34公顷(亩),改造园不小于13.34公顷(亩)。(5)水源供应有保障距水源的高程低于米,年供水量大于吨/亩。(6)发展环境良好规划园区应无工业“三废”排放,土壤中铅、汞、砷等重金属含量和六六六、滴滴涕等有*农药残留不超标;无柑橘溃疡病、*龙病和大实蝇等检疫性病虫二(7)品种合理搭配加工基地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2:4:4,即早熟品种供应1.4个月,中熟品种2.8个月,晚熟品种2.8个月,以保证加工厂全年有7个月的加工期。鲜销基地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以1:5:4为宜。(8)交通运输条件方便各柑橘基地离公路主干道的距离不超过米为宜。由于建园(基地)时坚持了上述原则和条件,坚持了高标准设计,种前改土培肥、排灌的水利系统和道路系统配套,种植无病*容器壮苗和种后,尤其是未结果的3年幼龄期的加强管理,大大提高了建园质量和效果。
(七)橙汁加工的变化
大力发展橙汁加工业。依靠龙头企业,如北京汇源、重庆三峡建设集团、重庆美国博富文柑橘公司、重庆天邦公司和重庆尚蔬坊公司等,已建加工能力80万吨,年加工20万吨左右;一手抓原料基地建设,一手抓加工,推动了重庆和三峡柑橘产业的发展。重庆橙汁加工业从无到有,目前已是我国橙汁生产的最大基地,不仅产量逐年增加,而且浓缩汁、NFC汁都有生产。
(八)生产技术的变化
20世纪末美国施格兰公司入驻重庆忠县,在重庆柑橘产区进行了以美国甜橙栽培技术的为主的试验示范。中方本着洋为中用,结合我国传统栽培技术,在重庆率先推行简省化的现代栽培技术,包括种植无病*容器壮苗、使用乔化砧木一一卡里佐枳橙等、种植密度由密改稀、幼树结果前的修剪基本不作动剪、省力化地盘撒施化肥和肥水一体化施肥、果园生草栽培等现代轻简栽培技术。经多年实施,除用乔化的卡里佐枳橙用作我国原产甜橙渝津橙的砧木,幼树叶片会出现*化的现象外,其他技术都较为成功,已在生产中推广。这有利重庆乃至全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
(九)区县柑橘的变化
全市柑橘产业发展中注重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充分发挥加工橙汁和有利发展晚熟柑橘的优势,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发展之路。全市生产柑橘的区县,特别是重点区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万州区保留和发展了栽培历史悠久的红橘,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橘基地。由于古红橘的推出,年应红橘畅销价好,每千克均价1.8元,古红橘示范基地精品售价每公斤7元。万州还大力发展玫瑰香橙,玫瑰香橙引自意大利的塔罗科血橙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尤力克柠檬是万州柑橘又一特色,万州把上述品种简称:“一古两洋”。忠县是我国橙汁加工的重要原料基地,有适宜加工橙汁的早中晚熟配套品种和加工橙汁的加工企业。长寿在突出夏橙和沙田柚两大优势的同时,还发展晚熟的默科特橘柚。江津是我国锦橙的原产地,近年大力发展默科特和少核默科特(W.默科特)成效显著。奉节是上世纪70年代我国四大脐橙外贸基地(四川奉节、湖北秭归、江西信丰和湖南新宁),目前已是我国重要的脐橙生产县,尤其是晚熟脐橙的奉节晚脐更具特色。开县曾是我国锦橙生产第一大县,晚熟的春橙延长了甜橙的应市期,引进加工企业发展柑橘加工业初见成效。云阳县、巫山县原以生产红橘、锦橙为主,在品种结构调优中,大力发展纽荷尔脐橙、晚熟脐橙优势明显。
(十)科技服务的变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21世纪初起,遵照重庆市委、市*府的要求,市发改委、移民局和农业局牵头,组织在渝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就重庆实施百万吨柑橘产业化工程的重大项目进行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此后研究院所更加紧密的为柑橘产业发展服务:从柑橘基地的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方案到基地建设、栽培管理和产后的加工均参与其中,在市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与市和区、县的专家、技术人员一起,解决柑橘产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有力推动了重庆柑橘产业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提高单产
年重庆柑橘平均亩产.54千克,低于全国平均亩产.31千克,也低于世界平均亩产约千克,更低于美国、巴西等柑橘主产国1一千克的水平。平均单产低虽有新植幼树较多未投产和处于初结果期的原因,但平均单产仍属偏低。今后应加大管理力度,尤其是尚未投产幼树的管理,使其及时投产,丰产稳产。重庆以鲜销为主的柑橘品种和加工橙汁为主的品种,今后应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各有侧重:鲜食的品种既重内质也注重外观,单产适度,亩产2.0一2.5吨;加工橙汁为主的原料品种重单产和内质的加工适应性能,亩产3.0一4.0吨。从而使鲜销和加工原料均有较好的种植效益。
(二)明析市场,大力促销
目前,不论是国际或是国内,柑橘鲜销市场极不稳定,大多数年份产大于销,晚熟柑橘情况虽相对较好,但隨着产量的快速增加,也会有市场问题。同时要考虑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同期应市的柑橘品种在国际市场及我国市场的竞争优势。柑橘加工制品主要是橙汁,以浓缩橙汁(FCOJ)为主,但非浓缩橙汁(NFC)因市场俏销而发展很快,国际市场橙汁需求相对较稳定,国内市场橙汁需求也会增加,但目前的橙汁加工量和原料价格依然处于低位运行。柑橘加工和晚熟柑橘是重庆柑橘产业的两大优势,互为促进,缺一不可,应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解决,决不能因难而退。今后5一10年内我国以重庆产区为主的晚熟柑橘发展将加速,预测到年,我国晚熟柑橘的比例由目前的10%提高到13%,产量增加的同时会加大销售的压力,重庆应始终将国内外柑橘市场开拓、树品牌创名牌放在首要位置,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三)适地适种,效益为先
各类柑橘中均有晚熟柑橘品种,应根据柑橘产业发展目标确定的以上提到的主栽品种和配套品种。同时加大力度不断选育和引进适宜重庆产区种植的柑橘品种,尤其是晚熟的鲜食甜橙和杂柑品种,使重庆柑橘持续保持强劲的竞争优势。
柑橘要适地适栽,效益为先。有了优良品种,还要适地适栽。适地即在柑橘生态最适宜区、柑橘优势区(带)种植;适栽,即用先进、科学的栽培技术管理。效益为先,即种植效益要放在首位。柑橘种植者,若柑橘种后久不见效,会无积极性,会砍树。从种植效益考虑:
就种植地域而言,品种应相对集中成片,以市场需求做大规模,以利管理、销售和取得经济效益。
就种植者而言,农户、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都应从自身的经济实力出发,确定种植规模。农户,几亩、十几亩;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几十亩、近百亩;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以大小而定,由几百亩到上千亩,甚至更多。确定发展规模时要认真考虑种后的管理的经济实力,以避免因管理资金缺乏而导致半途而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同时,还应考虑市场容量的大小,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对路的品种,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和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四)科学管理,优质丰产
晚熟柑橘在树上的挂果期长,与早、中熟品种的管理有大的不同,针对不同品种,进行产前、产中的综合管理,尤其是种植后前3年未结果幼树的管理。重点抓好品种砧穗组合,促进早结丰产、持续稳产,防止冬季低温落果和入春后果实果皮返青、果实枯水、粒化,抓好果实适时采收及采后贮运技术等管理难点的攻克,使之优质、丰产、低耗、高效。不同晚熟柑橘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需要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如奉节产区种植晚熟脐橙,为减少和避免冬季低温落果,栽培上通常采那:一是增施秋肥。成年结果树*“两肥一补”为“三肥两补”,即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再施一次“还阳肥”,在5月中旬结合保果喷施叶面肥,于11月上旬果实转色结合冬季第一次得果,用0.3%尿+0.3%磷酸二氢钾喷布树冠。二是冬季病虫害预防。冬季多雨、湿度大,重点防治柑橘青绿霉病、疫菌褐腐病和脂点*斑病等,防止果皮油胞下陷。三是防止冬季低温落果,喷保果剂。通常在11月上旬、12月上旬和次年1月上旬喷布浓度分别为30、40和50毫克/千克的2,4一D。四是适度修剪。对树冠过密、通风透光差、湿度过大的果园,为防止绿斑病(虚幻球藻)等病害,冬季树冠应适度疏剪、短截。五是防止异常极端低温。用杂草覆盖树盘,最好用反光膜覆盖树盘。不同产区、不同品种都应有相应配套的管理技术。特别要提及的晚熟柑橘果实冬季低温防冻,决不因重庆冬季温暖基本无冻害,无准备、无预案而遭受突如其来的冻害损失。
了解更多柑橘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