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冬天已去,立春悄来
TUhjnbcbe - 2021/4/2 11:22:00

冬天已去,立春悄来

注意了!注意了!

今天腊月二十二!

立春了!立春了!

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呢?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过立春!

中文名:立春

外文名:BeginningofSpring

别名:岁首、岁节、立春节、正月节

代表寓意:阳气上升,万物更生,新岁开启

气候特点:气温回升、风和日暖

所属季节:春季

时间:公历2月3—5日交节

对应地域:华南地区

节令古俗: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等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经°

确立方法演变:斗柄指向法,平均时间法,定气法

分界线: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

理论依据:北斗,太阳周年视运动

北斗指向:斗指寅

前一节气:大寒

后一节气:雨水

立春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祭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府(县衙)报喜迎春。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立春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或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单贴在墙壁上,用来镇压驱杀*蝎。如写:“谷雨三月中,天师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杀蝎子精。”白水县人民于谷雨节也有类似的活动,如在*表上写:“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茶三盏,酒三巡,蝎子立刻化为尘。”用以驱除*蝎。陕西西乡一带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蝎。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2月3日或4日。立有开始之意,立春也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台湾地区将立春定为农民节。立春也有饮食习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立春吃春饼

吃春饼立春这天,民间还有吃春饼的习俗。如晋代潘岳所撰的《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韭、蓼芽包之。”清人陈维崧在其《陈检讨集》一书中亦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旧时,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普遍流行于民间,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如陈元靓《岁时广记》亦载:“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饰,置奁中。”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春饼的记述:“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立春吃春盘

“尝春”类似咬春,吃的是春饼和春盘。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宁津一带用葱、蒜、椒、姜、芥切而调食之,称为五辛盘,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为礼物相互馈送。也有馈送青韭、*柑的。

立春吃生萝卜

立春这天,全国各地都有“咬春”、“尝春”的习俗。无论咬春还是尝春,都用带辣味的蔬菜。“咬春”就是立春时吃生萝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萝卜为上,最好是绿皮红心的“心里美”。

俗传立春日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困。临沂地区有些地方,这天人人手拿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一到,不约而同地咬下去,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能青春永驻,长生不老。

立春吃春卷

除了春饼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这种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馅、用油炸制而成。其具体制作方法为:面粉和成浆状,放些许在平锅底,用文火烧,时时旋转平锅,制成薄如蝉翼的春卷皮,然后包馅,卷成约二寸长的长筒状,两头以面糊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春卷皮一般用麦面,也有用鸡蛋皮、豆腐皮者。至于馅料则分南北两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丝等,而江南则多用白菜、肉丝、虾丝、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

关于立春的古诗你又知道多少呢?

立春


  宋·范成大


  彩胜金幡梦里,茶槽药杵声中。


  索莫两年春事,小窗卧听东风。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宋·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蜂紫蝶来。

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立春


  宋·廖行之


  随意旛花剪缀新,杯盘草草簇芳辛。


  还欣好景平生事,赢得旬余分外春。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


  宋·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立春


  宋·白玉蟾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卖花声·立春


  清·*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第一天更是重中之重,这天尽量不要睡懒觉或者赖床,要保持精力充沛。精神好,运气佳!今年立春我们要讨个好彩头呀!

—END—

编辑

丁雯琦

图片来源

网络

责编

张燕萍李思源

审核

张奕恺轩欣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ZKNU

勇毅专精弘道志远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天已去,立春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