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早熟的柑橘已经陆续上市,蒲江丑柑、春见还在继续努力成长中,同时进入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转色期。
平滑的果皮也是评判柑橘品质的因素之一,在柑橘转色期,浮皮果对品质的影响较大,若转色期的雨水偏多,果皮淋湿吸水膨大,白皮层组织发生龟裂,出现浮皮症状。
柑橘果实结构
浮皮症状
1.枯水病
枯水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浮皮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宽皮柑橘类。枯水病的果实果皮发泡,和果肉相分离,内部囊瓣失水干缩,无汁味淡,失去食用价值。
浮皮果
幼树果实和采果迟的发生较重。贮藏时保持库内适宜的温湿度,可减轻枯水病的发生。
2.水纹病
水纹病又叫果皮内裂果,也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在内皮层不规则状龟裂,对应的外皮层凹陷,形状如水纹线。病果不耐贮藏,易腐烂。土壤贫瘠、水分供应不均衡、生长调节剂使用不规范、采收过迟都是水纹病的主要诱因。
水纹病
浮皮果的原因
1.秋肥偏重施氮肥,造成氮肥过剩,促使果实二次膨大,容易出现浮皮;
2.水份管理不科学,久旱天气,不及时淋灌水的果园;晚秋至初冬,在果实转色期降水量多,高温高湿易发生浮皮,特别是水份管理差的山坡果园,易出现浮皮现象。
3.果园土壤PH偏酸。土壤板结、黏性重的果园,橘树根系差,易造成钙硼锌硅等决定果皮硬度的主要元素缺乏或不协调,易造成浮皮果。
4.土壤残存大量激素、生长素。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或隐性成分含有激素的化肥或水溶性冲施肥,易造成土壤内激素大量积累,影响树体内激素平衡和营养吸收,从而导致浮皮。
5.保果期间喷洒赤霉素浓度不合理或喷施含激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叶面肥次数过量,使中果皮发育部分受损,潜在的缺陷导致其成熟期易形成皱皮果、浮皮果。
6.果实膨大期钙元素补给不足。在果实膨大至着色期雨水多,易造成钙硼元素流失,果实韧性及硬度不够,易产生浮皮;
7.成熟果实留树时间过久,造成果皮浮皮,果肉松弛退糖、粒化,果实衰老干枯。
8.幼树或初挂果的旺树,由于树体营养生长过剩,自身调节能力较弱,导致树冠顶部果实、朝天果和粗柄果,往往容易成粗皮大果、浮皮。
如何预防浮皮果?
1.增施有机肥
增施钾肥和磷肥是减少浮皮果产生的基础。
对于浮皮果,平时多增施有机肥,同时在果实膨大期以高钾高磷、中微量元素费及叶面肥为主,减少氮肥的使用或不使用,秋梢氮肥过量后期施用氮肥,促使果实二次膨大,容易造成浮皮。
2.加强水分管理
果园土壤以湿润为宜,秋冬季多雨季节注意排涝,干旱时采取薄水勤浇,果实成熟期保持水份的均衡供应。
3.适时叶面补钙
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幼果膨大期到果实转色期,分别在6月、7月和9-10月,叶面及时喷施易吸收的水溶性钙肥,期间连续给果实补钙能降低浮皮果率。
4.合理使用调节剂
保果期间针对品种,适量补充喷施赤霉素是对保果很有必要,注意使用浓度不能过大。
5.适时采摘
晚熟品种做好留树保鲜工作,柑橘的采摘时间并不是越迟越好,成熟后适时采摘有利于保证果实品质,同时减少浮皮症状的发生。
文章来源:蒲江丑柑产业协会
好文推荐
柑橘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新品种已成为发展趋势!
柑橘产区调研之广西——膨胀发展下的农资市场缩影
亿品牌价值的产业背后——柑橘产区调研之江西
柑橘产区调研之浙江——市场环境严峻,产业面临大调整
瓶颈已至,湖北柑橘如何破局脱困?
可惜了,柑橘采前落果,场面十分惨烈!
“预警”|柑橘产量下降,价格将上涨
受极端天气影响,今年柑橘质量恐将两极化!
柑橘转色原理及增甜办法,90%的人都不知道
一篇文章教会你,读懂柑橘缺素预警,掌握矫治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