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仙女你们的小贴心~小痴货来也!
我记得之前是哪个妹子说,想要20岁少女适合香水推荐。这个留言可是一直都被我惦记着来着~
刚好五月份的天气,是郁郁葱葱的最美好的季节。阳光灿烂,天气也美好得一塌糊涂,就特别适合一款“青草系”香,来把这种清新的感觉留住啊。
这也是我理解的,最适合少女的香,清凉的,干净的,不油腻的,不带一点杂质的。就像那首熟悉的句子:想变成天空忽明忽暗的云,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绿茶味香水价格:99元/0ml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瓶香水,因为它实在是太平价了~淡绿色的瓶身看着就很小清新,属于夏天必不可少的味道。
非常清新的绿茶味为基调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新优雅有气质,自然不做作;
前调带着明显的柠檬和柑橘的酸甜味,闻着很有活力,让人神清气爽还能醒脑,但是没有浓香的攻击性;
中调带有淡淡的清甜茉莉花和草香味,能够很好的缓解紧张情绪,感觉温和平易近人;
后调是自然悠远的麝香琥珀味,闻着微甜很舒心;喷上以后的感觉就像是雨后清晨的青草味,总之就是清新脱俗不妖艳!
?
虽然外形不是很好看,但是比起外面的那些几十块或大牌的来说,性价比真的是超高,便宜大碗用来喷衣柜完全不心疼,百元内香水里面我最爱它!
年龄偏小的少女们入手人生第一瓶香水的不二之选哦~
美中不足的就是留香时间较短,不过小小一只也是可以随时带着补喷的;
?
薄荷青草价格:88元/0ml薄荷味和青草味的搭配也是超级无敌清爽啊!
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薄荷味的一切东西,连香水也要有薄荷味的。第一次闻到这个香水的时候,我的天,这也太好闻了吧!怎么形容呢,就是有那种羊吃草时,啃草发出的那种青草香!
青草的味道,正好中和了薄荷冲鼻的刺激感,合在一起非常的协调,清新中带着清凉!超级喜欢的薄荷香水没有之一!
?
?
薄荷给人的感觉虽然会有一点点男生的气息,但是混合青草的味道之后,后调还是有点偏女性的感觉,带有一丝丝的草香,隐约能闻到一点点甜,所以还是比较适合女生使用的~
喷上以后会给人带来一点清凉的感觉,扫走夏天的燥热,心情也会变得舒畅很多,打通了任督二脉,用在夏日的午后提神醒脑!
味道不是特别持久,大概也就是五六个小时吧,不过胜在味道新颖,价格美丽啊!小瓶旅行装适合平时带着补香,夏天背个小包包出去玩也不占地方。
自然系列森林价格:元/15ml(有20元优惠券)我为什么会钟情于一款男士香水呢,因为女士香水大多很甜,而我偏偏喜欢淡香型的香水~
这款有雨后森林的清香,虽然有甜香味,但是本身还是木香和青草香,喷在枕头上,感觉躺在大森林的草地上,啊~就是春天的气息没错了!超级适合清新的森系小女生。
?
?
前调:味道很清冽,刚喷上带有一点点辛辣味,就像森林里隐藏的荆棘,充满着大自然的清新!
中调:闭上眼仿佛就漫步在早晨的大森林里面,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感觉,闻着草木的淡淡香味。过个几分钟稍微能闻到一丝花甜香,仿佛在森林里发现了几朵小野花,依然能隐隐约约闻到草木的气味;
总结一下:最初喷上这个味道的香水会稍微有点冲,过几秒钟香味散去就好了,香味适中,就算是男香也不是很浓重的香味,所以女生用也是可以的,不过建议第一次用不要喷太多~
?
这个国产的香水品牌近两年来做得越来越好了,价格实惠亲民,味道也不那么小众,除了香精味道有点重之外没有什么其它的缺点了。
?
雨后价格:元/50ml(有50元优惠券)他家还有一款名叫雨后的香水,听名字就感觉味道会特别的抽象,但是画面感很强啊~
?
味道刚喷出来有点刺鼻,过了几秒会闻到下雨之后那种稚嫩干净的空气感,茉莉芬芳还混合着泥土气息,给人水润晶莹剔透的清新感受~闻着其实不会觉得甜,所以我认为男生都可以使用这一款耶~
燥热的天气真的特别需要这样的味道来安抚一下自己!哎~又要剁手了!
??
今天就到这里了,你们有什么青草系的香水请大声的告诉我好吗!我要买买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新正如意,大吉大利。
潮汕人正月头走亲戚拜年,过去通常会互赠鹅肉、物食,送朥饼敬长辈,此外至少要带上一对大桔。因为“桔”与“吉”同音,柑桔也寓意吉利,故而潮州柑成了民俗意义上地位最高的水果。即便后来礼节简化,送礼只走个形式,实际多有不收,但这对大桔是必须收下的,因为代表着新一年好运气的祝福,而且主人家必须以一对大桔还礼,春节拜年也慢慢演变成“换柑运动”了。这几天出门要随身带着一对柑以备交换,进门说一声“对柑恁大赚”(一对大桔祝你们新年赚大钱),有时忘记带也要双手比划一对大桔形状以示祝福。长辈逗孩子玩,有时候会故意将脚搁在奴囝肩头,戏称“担脚,明年对柑”。
在迷信方面潮汕人向来博爱,对各路神仙来者不拒,对柑桔象征意义的运用也体现在各种名目繁多的祭祀仪式上,一年到头拜这拜那几乎都要用到柑桔。当然,潮州柑之所以曾经蜚声海外,更在于其品质上。早在明朝,潮州知府郭子章就说“潮果以柑为第一品”,这是历代潮汕果农不断嫁接选配的结果。椪桶柑就像个学院派的尖子生,尽管品种更优,也为潮州柑争取到各种荣誉,却不受待见,在本地人看来还是蕉柑更为接地气,当代潮州柑,主要还是指蕉柑,具有多甜少酸,多汁少核的特点。
我成长的年代,正值潮州柑的鼎盛时期,潮汕普遍种植柑桔,既有集体种植,不少家庭也会承包种柑。吾乡柑园在村外的一块飞地,为防止偷盗,四围遍植刺槐,只留带锁的竹门供人出入。小时候因为爷爷看管柑园,自家也承包几亩,我借着送饭的机会,得以经常出入柑园玩耍。柑园植着一排排两三米高的老树,畦与畦之间挖着深深的排水沟,雨季方便排水,以免浸伤树根,旱季则需放水,方便灌溉。树丛常年青翠墨绿,郁郁葱葱,四时各有变化。清明前柑花盛开,远远望去一片苍翠,上面缀满细碎的白花,散发着桔梗味的芬芳。到冬至前后,枝头硕果累累,弯枝垂地,满树金*,这时候沁人心脾的是满园子果香。
柑园劳作条件艰苦,吃食休息没有设备,只得就地取材,爷爷将潠桶倒扣在田垾或柑畦上便当桌子,扁担当凳子,掼锅打开便可饱餐一顿。南国夏日艳阳高照,柑树下难得阴凉舒爽,吃饱便在树下小憩片刻,倒也惬意。
柑树一般种三年便可收成,和割稻收冬、斩蔗一样,收柑需要大量劳力,通常用交工制,轮流叫上亲戚朋友一起帮忙。这时候树上树下,十几个人忙碌着,柑剪的“咔嚓”声此起彼伏,或装筐、或递水、或搬运,忙得热火朝天。由于树枝细,承重有限,即便借助梯子等工具也难以剪到树顶枝头的果子,这时候奴囝豚(稍微年长的小孩)就派上用场,因为体重轻,可以攀爬到较高的地方把枝头的果子剪下来。枝头的柑最甜,奴囝嘴馋,边剪边吃是常有的事,一天吃十来个不在话下,吃坏肠胃的也时有见者。树下置竹筐盛放,装满后再一筐筐装上板车,拉到收购站去卖。
收柑后年底需要剪去旧枝,来年长出新枝才能结出果子来,俗称“剪龙”。开春后新发的枝芽太多,会影响果实质量,需要掐掉多余的枝芽,俗称“‘扌廿’龙”(潮音,意为按压、掐)。收柑后到剪龙前,是留给奴囝豚“翻柑”的好时机,翻柑是指收柑后的树丛上再去翻找遗漏或剪不着的果子。这时候奴囝头便会带领一大帮小屁孩展开地毯式的翻搜,除了吃个肚饱外,常常还可以背一袋回家。
集体经济时代,生产队收成的柑果上调后,会留一部分在村里给每户分发,村民领回来后埋在稻粟里藏好,一直到过年才拿出来。改革开放后私人收购,运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
潮州柑真是耐贮藏,十一月收柑,真正吃柑却要等到正月。这时候该拜的老爷已经拜好,该做人客拜年也已经拜好,潮州柑才从民俗意义回归到食用意义,大肆吃柑的时候正式开启,走街串巷时常可闻到柑味,甚至可见到满地柑皮。从前的人卫生意识差,吃毕把柑皮随手丢地上,这时候奴囝豚一人手上拎一条亚铅(铁丝)弯个钩,路上见到新鲜柑皮便串起来,直至整条亚铅串满,卖给中药铺或者收购点,晒成陈皮,以此挣取零花钱,所以有“正二月择柑皮,三四月卖杨梅”的说法(此处“择”为捡拾之意)。陈皮既可药用也可当零食,具有消食开胃的功能。此外潮州柑还可加工做成柑饼、罐头、软糖等各种副食品。
潮州柑也用来入菜。从前物质匮乏,节俭人家用柑去皮,一瓣一瓣掰开,加糖水煮熟,也算是一个简易版的家庭甜汤。一九九七年潮州市劳动局出版的《潮州菜谱》录有一道“金钱酥柑”,而《金海湾潮菜荟萃》也录有一道“炸金钱大吉”,做法大同小异。主料都是潮州柑,去皮后逐片从外切开但不切断,摊开去核,汆水备用,冬瓜册切末,和芝麻、地豆麸、莲蓉做馅,酿在上面,再盖上一片柑瓣,拍蛋清生粉备用,起油锅,逐片蘸脆浆,入锅炸至金*即可。可谓粗料细作、别具心裁,有浓郁的果香风味和鲜明的潮汕特色。
潮州菜中甜菜如膏烧白果,除了大量糖分之外还加入白肉丁,必须放柑饼切丝,开胃解腻。一些小吃如八宝饭等过于甜腻也会掺入柑饼片,既增加风味又解腻消食。
歌咏潮州柑的民谣众多,单是“门脚一枞柑”就有好几个版本,而我印象深刻的却是这几句,觉得过趣味:“蜜柑跋落古井心,一橛浮来一橛沉;你爱沉来沉到底,橛浮橛沉伤人心。”从这首描绘恋情尚未确认时微妙心情的民谣可以看出,潮州柑对于潮人来说不仅仅停留在仪式上,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而今潮汕地区的柑园所剩无几,不少年轻人已经不再带大桔拜年了,春正时节的柑味正在日益淡去,作为传统文化的脑残粉,我还是要写一写,一来借文字祝各位新年大赚,二来提醒大家,有些往事值得回味。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