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提高果实品质
让“潮州柑”精益求精
柑橘*龙病是柑橘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做好柑橘*龙病的防控工作,对保护潮州柑的生产安全和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潮州市正依托潮州市果树研究所为平台,大力开展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协作,培育出品质佳、抗病能力强的本地优势柑种,如推广“新白一号”“新优选”等品种。并通过相关的补贴*策,向本地柑农推广优势柑种,全面提升潮州柑品质。
在选育种方面,位于潮州市饶平县的潮州市果树研究所,在柑橘的选育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丰产优质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选育了蕉柑“新1号”、雪柑“雪柑零号”、温州蜜柑“温2-2”等品种。
土地“活”起来,农民才能“富”起来。对此,潮州市当地*府倡导村一级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引导柑农集中连片经营,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产品包装规格,发展柑橘规模生产和家庭农场,发挥规模效益。与此同时,提高柑农病虫害防控意识,推广统防统治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防控效果,保障产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潮州市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刘朝吉指出,土地条件好的“潮州柑”园,树体生长良好,应该把防控柑橘*龙病放在首位,降低柑橘*龙病的发病率,延长柑园的经济寿命。同时提高果实品质。“潮州柑”果实品质包括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只有内外俱佳,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潮州柑”的内在品质取决于土壤质量,要加大施用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有机质,注意补充钙镁硼锌等中微量营养肥料,是提高“潮州柑”内在果实品质的关键环节。
“在管理上,不同地区具体的水土、气候等因素会有所不同,洒药、浇水要‘因地制宜’。”潮州市果树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谢素金表示,“即使同一块地,不同片区也有所差异。”
潮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蔡煜鹏指出,标准化是潮州柑产业长远发展的基本前提,扶持建立潮州柑协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府监管和业内自主监管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引导,制定通俗易懂的产业标准,并向农户、企业大力推广,利用信息数据处理技术,逐步将潮州柑品种、生产技术、生产管理、市场规范、物流包装等要素、流程标准化,完善品质把控机制,保证生产和销售有序运行,保障本地生产柑橘产品品质。
G
建产业园延产业链
*企农合作增竞争力
在20世纪70年代,潮州柑就远销上海、天津、北京和东北一带,消费者赞不绝口。近年来,由于潮州柑的质量和产量下降,加上市场开拓不足,内地市场基本上被其他柑橘橙所占领,具有“柑橘皇后”之称的潮州柑近年来基本未涉足内地市场。
从长期发展潮州水果角度来说,除了强化多渠道的生鲜水果销售,壮大水果深加工产业亦是有效途径。广东佳宝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潮州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正在积极牵头创建“潮州市广式凉果产业园”,期望依托产业园的建设带动潮州农产品的深加工及潮州农产品电商销售,同时助力柑桔现代化基地化种植示范点的打造,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完整产业链。
相关行业人士指出,一方面*府可以加大力度扶持、指导农民种植,实现种植品种的分级和优选,从而提升潮州柑的市场价值,促进农民创收。另一方面,要将潮州柑打造成为潮州的另一个名片,建设如“碰柑之乡”等,形成地方特色。
G
精品“出圈”
需社会化服务“加持”
“潮州柑”农户与本地凉果企业、特别龙头企业紧密结合,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产业化发展,而不局限于每次发动多方协助消化。拓展线下市场,打破潮汕地区局限,着重发展线上渠道,打通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平台,与网红直播结合。比如与电商主播合作,通过线上渠道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引进新媒体力量,在多个主流平台造势,获得更多受众,将产品推广出去。
潮州市乡村服务官王泽豪,是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在对家乡的特产水果有了一定认识后,结合当今社会市场的转型,在父辈的传统市场销售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水果营销理念,尝试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更多的消费者介绍家乡的特色水果。除此之外,他也有一些新思路,例如,努力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基地。山区空气环境清新,王泽豪觉得可以借此机会吸引更多人过来度假放松,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来带动潮州柑的销售。
从长远上看,除依托潮汕当地祭拜、过年送柑等习俗巩固已有销售渠道外,作为地方传统的特殊农业产业,潮州柑产业要“出彩”“出圈”,则应以真正的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出口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打造柑橘届的“精品”,构建潮州柑产业服务网络,推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
(摘自潮州市人民*府、搜狐网-这里是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