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全国柑橘种植主产区之一。四川柑橘总面积约万亩,产量.47万吨(中国农业部年数据),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52.6%。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川东地区,以眉山市、资阳市、成都市、南充市、内江市、达州市、自贡市、广安市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栽培品种为杂柑类(不知火、清见、春见、爱媛38、*果柑);宽皮桔类(椪柑、温州蜜柑);橙类(普通甜橙、脐橙、血橙、锦橙);柚类(沙田柚、龙安柚、真龙柚、蜜柚)及柠檬。
在如此多的柑橘种植条件下,以柑橘为主体打造特色产业成为了不少地区的发展趋势,并且形成不少特色柑橘产业带,如“青神椪柑”“丹棱不知火”“邻水脐橙”“安岳柠檬”等。但是在四川柑橘的种植上仍然存在这不少问题,在这里主要针对四川柑橘上出现的一些主要病害进行介绍。在四川柑橘上出现的病害并不是很多,下面对常见的几种进行介绍。
一、脚腐病
柑橘脚腐病又称为裙腐病,是柑橘上最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表现症状为在根颈、跟群或主干基部的树皮腐烂,从而导致树势衰退,产量下降,严重时树体死亡。
防治方法:
1、采用抗病砧木进行嫁接,并适当提高嫁接口位置;
2、做好园间排水措施,增施有机肥;
3、对于病树,应将表皮病变部分刮除,深至木质部,待伤口愈合后将土回填;或采用8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倍淋根。
二、疮痂病
疮痂病只存在于柑橘上,其主要发病部位是叶片、嫩梢和幼果等幼嫩组织,春梢初展时最易感病。
叶片上:病斑初为油渍状小点,随后扩大呈蜡*色至*褐色,多数在叶背,呈漏斗状向背面突起,叶正面凹陷,严重时导致叶片畸形扭曲;嫩梢受害则枝梢弯曲、变短;
果实上:在果皮上常出现许多散生或群生的瘤状突出或连成斑疤;幼果受害果面有*褐色的隆起小点并木栓化,严重时多会脱落。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前喷施-0倍的甲基硫菌灵,铜制剂、硫制剂和甲基托布津也能有效防止疮痂病。
三、炭疽病
炭疽病可引起落叶、枯枝、幼果腐烂及将近成熟时因枯蒂而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主要发病部位为叶片、枝梢、果实和果梗。
叶片上:多在叶片边缘或叶端,病斑浅灰色,呈不规则形或近圆形。湿度大时,呈现朱红色小液点;干燥时,具同心轮纹状小黑点。
枝梢上:开始于叶柄基部,病斑为长梭形,病斑环枝条一周时枝条枯死。
果实上:呈现干斑或果腐。干燥时为干斑,病斑为*褐色、凹陷革质;湿度大时为果腐,病斑为深褐色,严重时全果腐烂。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使树势生长健壮,是防治炭疽病的关键措施。
2、在冬季要剪除病叶病枝,清除落叶病果,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
3、在春夏秋梢嫩叶期以及幼果期,喷施倍咪鲜胺。
四、溃疡病
溃疡病是对柑橘生产威胁性极大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未成熟的果实,引起落叶、枯枝与落果。
叶片受害时,初为油渍状*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病斑,在叶的正反面隆起,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火山口状开裂,灰褐色,病斑边缘有*绿色晕环。
枝梢上病斑比叶片上的病斑更为凸起,木栓程度更严重,病斑色状和叶部类似。
果实上病斑中部凹陷皲裂和木栓化程度比叶片更显著。
防治方法:
1、冬季做好清园工作,每年收果后,收集落叶、落果和枯枝,带出园外进行烧毁。
2、在春夏秋梢嫩叶期喷施0倍农用链霉素。
五、黑星病
黑星病主要为害果实,高温多湿发病严重,椪柑较易感病。果实病斑呈圆形褐色凹斑,有时流胶,后期病斑中心呈灰白色,并散生、埋生黑色粒点,多个病斑联合成片称为“红斑”。又称黑斑病。叶片症状类似果病斑。
防治方法:
1、冬季做好清园工作,每年收果后,收集落叶、落果和枯枝,带出园外进行烧毁。
2、在谢花后、果实膨大期期喷施倍咪鲜胺。
六、*斑病
*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影响树势及产量,也影响受害果的商品价值。
叶片上,叶背病斑疱疹状淡*色突起小粒点,叶正面不规则*色病斑。
果实上,初期果皮表面形成*色不规则圆形斑点,后期变成黑褐色斑点,*斑病病原菌只侵入果皮表层,不侵害果肉。
防治方法:主要是在谢花后和幼果期喷施吡唑醚菌酯。
针对病害的防治方法,总体归纳起来除了药物防治以外,还要注重果园的管理,注重春夏秋梢的修剪,在冬季做好清园工作,每年收果后,收集落叶、落果和枯枝,带出园外进行烧毁。同时还要注意肥水的管理,在使用底肥的时候除了复合肥外可以加入微生物菌剂,在酸性土壤地区还可以加入硅钙钾镁肥,从而提高树势,提高柑橘本身的抗病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