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鹤山市双合镇中兴路上,新建不久的茶厂白墙黛瓦,柠檬清香四溢飘散。车间内,工人正忙着用机器加工柠檬,开盖、开孔、去肉,以备制作柠檬红茶。这是江门市双好茶业有限公司(下称“双好茶业”)入驻双合镇以来研发的新产品。
茶产业曾是双合的金字招牌,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发展滞后。双好茶业产业扶贫项目的落地,让茶农看到了新希望。该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开展产业帮扶,带动户合作农户,投产不到一年户均增收多元。同时,该镇40户精准扶贫对象以扶贫资金入股,每年每户可分红元。
江门市双好茶业有限公司进驻鹤山市双合镇后,帮扶“复兴”当地茶产业。*烨倩摄
产业帮扶“造血”脱贫,激发贫困户致富内动力。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江门持续加大力度实施“11+3+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和“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责任机制,进一步深化“三级结对”“四级挂扶”帮扶机制,创新开展“三社联动”(社会、社工、社区)社会扶贫行动。按照计划,江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于6月底前全面脱贫退出。
开平市沙塘镇红岭村贵妃柑产业扶贫基地。
“造血”增收
边远山村变身综合型水果园区
刚刚过去的周末,开平市沙塘镇红岭村搞了一个培训班——由江门市创润生态果业有限公司请来专家,讲授贵妃柑、茂谷柑等柑橘果树的种植技术,不少村民慕名前来。
年,到红岭村考察了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后,江门市创润生态果业有限公司李荣发决定在当地投资万元,建设贵妃柑产业扶贫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就业”的产业模式,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综合型水果园区。
看好贵妃柑的种植前景,不到一个星期,红岭村*支部书记劳树棋便从村民手中租下亩田地,为基地发展规模农业打下基础。现今,一期亩的柑橘种植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预计今年末的亩产量可达斤。
贵妃柑产业扶贫基地的落户,为红岭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来了机会。因家中丈夫智力有缺陷、儿子患有类风湿长期卧床,精准扶贫对象李宝笑一人撑起一个家。为此,贵妃柑产业扶贫基地建成后,劳树棋便推荐李宝笑到基地里就业,负责果园的日常打理。
“贫困户到基地工作按11元/时的标准计算工资,像李宝笑这样既要照顾家庭又要管理自家柑田的话,每个月的收入约有元。”劳树棋算了一笔账,“此外,我们还为她设置了卫生保洁的公益性岗位,每月可收入1元。”
此外,该基地还出让5亩柑田给村里3户贫困户种植茂谷柑,收成后按3.5元/斤,预计今年年底每户可收入约元。“两年后,柑橘种植将到达盛果期,每亩产量将递增到斤以上,每户年收入可增加到3.5万元。”李荣发说。
如今,依托贵妃柑产业种植基地,红岭村的贫困户、农户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63.75万元和就业工资收入。同时,基地还将贫困户(3户)和农户聚集到园区产业链上,长期为村民提供20多人的就业岗位。
“贵妃柑种植产业发展使贫困户真正有‘造血’功能的稳定收入,不再是过去的‘输血式’扶贫了。”劳树棋对红岭村的脱贫致富充满信心。
在江门,类似贵妃柑扶贫产业基地这样的项目有很多,它们提供“造血式”帮扶模式,增强村落的脱贫增收能力。过去三年间,江门全市累计投入建成规模产业扶贫项目70个,累计受帮扶贫困户约人;资产收益项目个,累计帮扶贫困户约12人。
“粤菜师傅”培训深受欢迎,图为正在参加培训的学员。
授人以“渔”
“粤菜师傅”让群众脱贫有“路”
5月27日,广东厨艺技工学校的学生正式返校复学。下午2时,不少学生提着行李,大包小包经过体温检测通道进校。校园恢复久违的生气与活力。
作为江门市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广东厨艺技工学校主要通过“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的方式,为有志从事餐饮业的城乡劳动力,尤其是精准扶贫对象提供培训机会,助推其就业创业。截至目前,该校累计培养“粤菜师傅”名,学员当中超过六成是低收入人群,有多名学员是精准扶贫对象。
低收入群众陈英宏是第八期“粤菜师傅”短期培训班的学员。去年8月毕业后,他便筹划开一间主打本地特色菜的餐厅,由厨房帮工变身为创业者。“培训期间,我不仅享受了免学费、免住宿、免伙食费的*策优惠,还接受了系统的厨艺技能专业教育,学习了餐饮经营管理基础知识。”陈英宏告诉记者,后来学校还派了专职教师跟进创业细节,并教他申请创业补助*策及银行免息贷款*策。
该校校长阮志斌介绍,“粤菜师傅”短期培训班开展以来,已有60%的学员实现稳定就业,另外有近30人成功创业。根据回访,培训后实现就业的学员月均收入平均增长—元,创业的学员月均收入平均增长近元。
为进一步助推脱贫攻坚,江门“粤菜师傅”工程还面向广西崇左市、黑龙江七台河市、四川甘孜泸定县的精准扶贫对象以及省内各市的贫困学员,开设短期专项扶贫培训班。
其中,“江门·甘孜”首期“粤菜师傅”短期培训班由江门市技师学院派出省烹饪名师区溢培等4人,前往甘孜泸定杵泥乡,为当地农家乐的厨师们提供专业的厨艺培训。期间,区溢培等人会同当地学员研发融合川粤特色、兼具两地之长的新菜式,并依托“三舍民宿”(当地特色民宿、餐饮店)建立“江门·甘孜‘粤菜师傅’研修工作站”,作为厨艺技能培训、餐饮文化研究和创新特色菜式的研发交流平台。
江门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赵丽娴表示,全市参加“粤菜师傅”技能培训班的贫困人员累计人次,在“粤菜师傅”工程导入省际技能扶贫协作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走出去”“接进来”的方式,先后为广西崇左市等地名帮扶对象免费开班授课。
为帮扶贫困劳动力提升技能水平,江门坚持就业导向,紧贴市场需求开展精准职业技能培训。年,全市共培训贫困人员人,包含5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
“三社”联动
百医千(万)义工合力织密扶贫网
“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后,我们每年会为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次免费的体检服务。”5月26日下午,杜阮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办理服务台前,值班医护人员为前来咨询的市民耐心解答。
杜阮镇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医院,下辖9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站。年起,该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镇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4.1%。其中,贫困人口签约人,签约率为%。
蓬江区杜阮全镇名贫困人口均已签约享受家庭医生服务。*烨倩摄
卫生院公卫科主任刘翠兰为家庭医生签约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以村卫生站为基础、其他临床科室共同参与,按片区组建10支“老高糖”重点人群管理的家庭医生团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