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生态环境厅、省乡村生态
振兴专项小组主编的
《福建省乡村生态振兴案例选编(二)》印制出版,
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寿山村和九峰村、
长乐区古槐镇屿北村和营前街道长安村、
福清市镜洋镇东风村、
连江县*岐镇大建村、
永泰县塘前乡官烈村和梧桐镇春光村
共8个村庄入选,入选数量为全省第一。
1营前街道长安村图源最美长乐
长安村位于长乐区西部,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是长乐区著名的侨乡。全村户,常住人口人,旅居各国侨胞余人。近年来,长安村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团结*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推动长安村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评为福州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并光荣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和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图原掌上长乐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环境。长安村共投入近万元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在河岸两边修建亲水步道,完成进村道路两侧绿化美化、村内道路硬化、旧房立面改造、裸房装修、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工程,并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全村旧貌换新颜,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图原掌上长乐
依靠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旅游资源。长安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石桥距今一千多年历史,长安村把闻名遐迩的古石桥、古驿道、古河港及其周边环境加以还原提升,新建了富有乡土特色的白石桥文化公园,设有文化廊亭、休闲凉亭、古色古香的池塘木栈道和蕉林空中栈道,并完成夜景工程、茉莉花海主题公园、长安客栈(游客集散中心)、长安拱桥等项目建设。如今的白石桥公园既是长安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也是外地游客观光的好去处。
图原掌上长乐
探索绿色致富模式,促进产业发展。长安村因地制宜,通过向农民租用田地以及开垦闲置土地等方式,在白石桥文化公园周边共收集20多亩地块,种植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树葡萄、杨桃、茂谷柑、莲雾、水蜜桃、樱桃、*金百香果等多株果树,茂密的果林生机盎然,将公园层层包裹起来,同时村民被雇佣重返田地,又获得一份收入。长安村相继推出精品水果采摘、观光、休闲体验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2古槐镇屿北村屿北村位于长乐区东南部,比邻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距长乐城区8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山清水秀。
图源福州日报人居环境再提升,开启“美颜”新模式早些年,屿北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脏乱差。近年来,屿北村开展绿盈乡村建设,在华侨和企业家的助力下,自来水管道铺设、道路提升、路灯亮化、村容村貌整治等一系列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屿北村利用拥有大面积农田的优势,打造美丽田园。村两委以租赁、托管等形式,将荒废的田地改造成一座座田野公园,先后建成微菜园19个、微果园6个,打造了集观光农业乐园、培育花果采摘项目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以花为媒,整合30亩田地重点种植油菜花打造“幸福田园”,建设游客栈道、花海公园等,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旅游,屿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
图源福州日报沿着屿北村的主干道行走,两侧是成片平整的农田,种植着水稻和各式蔬菜,绿油油一片,徜徉于绿色海洋,清风扑面,心旷神怡。“桃花园”“咏桂园”“幸福田园”“雨润梨园”等一个个小型田野公园,散落田间,串珠成线。公园内,小径通幽,大树繁茂,蔬果飘香。公园里种上果树、蔬菜,同时修建步道,延伸入田间,让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农田美景,又可以进入田中,闻闻蔬菜的芳香,感受脚下土地的“脉搏”,让乡愁于心间回味。
屿北村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围绕域内山水、田园风光大力开展生态治理行动。村里的丹湖曾遭受污染,村委发动全村*员干部,加强河、湖长制工作,安排专职人员对湖面进行定期清理,丰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载体,提升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屿头湖边,红色的橡胶步道和观景平台让村庄靓了起来,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漫步的好去处;屿北公园得到改善,并安装了大型显示屏;村庄中的小荒地、房前屋后的边角地一个个都变成了公共休闲场所。村庄越变越美,幸福感越来越强。
图源福州日报生态农业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屿北村的人居环境提升从农田上入手,产业兴旺也在农田上做足文章。走到村尾,屿北村果蔬基地进入眼帘,只见整齐排列的新式蔬菜大棚立于田间,菜农忙着采摘蔬菜,一筐接一筐的新鲜蔬菜被搬上车运走。现代设施农业持续做大做强,规模已达多亩,不仅每年能为村里带来10多万元的村财收入,而且解决了村里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借助现代设施农业,屿北村还延伸产业链办起农家乐。一边是蔬菜大棚内繁忙的景象,另一边则是农家乐生意红火的场面。屿北村计划逐步推出集水果采摘、景点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路线,配合线下、线上广告推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打响屿北乡村旅游品牌,走出一条具有屿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源福州日报来源:福州市生态环境局长乐微生活综合整理更多长乐本地资讯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