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注:柑桔*龙病的识别及柑橘木虱防治。
柑橘*龙病(huanglongbing,HLB)在亚洲称为*梢病,非洲称为青果病。由一种寄生于韧皮部筛管和薄壁细胞组织中的韧皮部杆菌(G-)引起的国际检疫性细菌病害,发病幼树在1-2年死亡,老龄树3-5年后枯死或丧失结果能力,可成片毁灭果园。
柑桔*龙病的识别及柑橘木虱防治
一、田间诊断。二、病原菌。三、病害循环。四、发病规律。五、防控措施。六、柑橘木虱防治
一、柑桔*龙病的田间识别
目前柑桔*龙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田间症状诊断、碘液快速诊断、嫁接诊断、电子显微镜观察、RT-PCR技术检测等。
田间症状诊断:*梢、叶*化及斑驳、红鼻果。
碘液快速诊断:变蓝色或深蓝色。
柑桔*龙病症状
*梢:在浓绿的树冠中出现1~2条或多条*梢。叶*化、斑驳:病梢叶片均匀*化或呈*绿相间的斑驳状,叶质硬化无光泽,狭长。
乒乓花:病树开花早而多,花朵聚集成团,呈乒乓花。
红鼻果:果实果蒂呈橙红色,其余呈青绿色,称“红鼻果”,汁少而渣多。
柑桔*龙病症状—*梢
柑桔*龙病症状—斑驳
柑桔*龙病症状—*化
柑桔*龙病症状—红鼻果(或青头果)
碘液快速诊断
广东省科学院研究员毛润乾博士介绍广东省梅州市柑桔*龙病快速检测技术:综合利用多种生物技术,根据柑桔感染*龙病后叶片筛管堵塞,叶片中的淀粉无法正常转移,大量沉积在叶片中,通过碘显色原理,*龙病叶片呈蓝色或深蓝色,正常叶片不变色,达到快速检测诊断的技术要求。该技术操作方便,容易掌握,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直观,判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
台湾洪挺轩教授的碘液检测
RT-PCR检测病叶和木虱
脚腐病Phytopthoranicotinae
刮除病组织,选用瑞*霉倍液或90%乙磷铝、倍液,或80%赛得福25倍液喷涂。
流胶病有性态:Diaporthemedusaea
无性态:Phomopsiscytoporella
流胶病Diaporthemedusaea
1、树干用白涂剂刷白
①硫酸铜石灰涂白剂硫酸铜:生石灰:水=1:20:60~80(kg)
②石硫合剂生石灰涂白剂
石硫合剂原液:食盐:生石灰:动物(植物)油:水=0.25:0.25:1.5:0.1~0.2:5(kg)
2、病树用利刀纵划病部到木质部,选用1%硫酸铜、或1%抗菌剂、或多菌灵或托布津等喷雾茎干。
根结线虫病
缺锌
新梢嫩叶变小,脉间叶肉失绿发*呈肋骨状。叶片转绿期喷0.1%-0.3%硫酸锌。
缺锰
新梢嫩叶大小正常,脉间叶肉失绿发*呈肋骨状。新梢生长期喷洒0.2%~0.6%的硫酸锰加1%~2%的生石灰混合液
缺铁新梢嫩叶大小正常,变*色至*白色,具绿色细网纹。根施硫酸铁或喷洒0.1%硫酸铁。
缺镁结果枝老叶大小正常,从叶尖、叶缘失绿*化呈肋骨状,叶基绿色区呈倒“V”字形。喷施2%~3%硫酸镁。
缺硼喷0.2%~0.3%的硼酸或硼砂液+0.5%生石灰。
缺氮
天牛为害
天牛为害
5-6月选用*死蜱,或氯氰菊酯喷雾柑桔树茎基部、树干。
介壳虫为害
二、病原菌
为原核生物界、革兰氏阴性菌门、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的三种细菌。韧皮部杆菌亚洲种(L.asiaticum)、韧皮部杆菌非洲种(L.africanum)和韧皮部杆菌美洲种(L.americanus)。目前我国的*龙病菌皆为韧皮部杆菌亚洲种。
专性寄生活体营养型细菌,又称为韧皮部难培养细菌(Fastidiousbacteria,FB)。菌体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
对热和抗生素均较为敏感,49℃湿热空气处理接穗或病苗50~60min,可杀死病菌;用盐酸四环素族、盐酸土霉素或青霉素钾盐等抗生素ppm浸泡接穗2h,亦可消除病菌。
三、病害循环-田间木虱传播
柑桔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
1.8%阿维·甲氰乳油(红喜朗)0-倍液+44%氯氰·丙溴磷乳油(金刚炳)倍液。
四、发病规律
耐热,28~32℃表症明显。病菌可通过嫁接、柑桔木虱传播,但不能通过汁液磨擦和土壤、流水传染。病菌在柑桔木虱成虫体内的循回期3天~27d。柑桔木虱传病潜育期一般为2-8个月。成虫在柑桔苗上取食5h以上即可传病,但不经卵传播。
寄主为柑桔属、枳属和金柑属的宽皮桔类、橙类、柚类、枸橼类、金柑类和枳类等。其中宽皮桔类、橙类最感病,柚类次之,枳类最抗病,感染后多不表现病状,尚未发现免疫品种。芸香科的酒饼簕、九里香和乌柑子(台湾)也是*龙病菌的寄主。木苹果和*皮为暂时性寄主。
传播途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苖木和接穗的调运,园内近距离则由木虱辗转传播。
五、综合防治控
(1)严格实行检疫,保护新区。
(2)建立无病苖圃,培育无病苖木。从无病树上采种,50~52℃热水预浸5分钟,55~56℃热水浸50分钟,取出凉干播种。从无病良种母树上采接穗,用ppm的盐酸四环素浸泡2小时后,清水洗净。或先将接穗侵入44℃温水中预处理5分钟,然后用47℃热水浸泡8~10分钟,取出用湿布包好,间隔24小时后再重复处理三次。苖木用49℃湿热蒸气处理50分钟。茎尖脱除病原。
(3)挖除病株、病区改造、防治木虱。病株率小于10%的,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病株率大于20%的,发现病株可先剪除病枝,到采果后再全株挖除。春芽和夏芽期(2-5月)可选用20%啶虫脒可溶液剂(突刺)、3%溴氰·甲维盐微乳剂(凯秀)、透皮阿维菌素、44%氯氰·丙溴磷乳油(金刚炳)、40%*死蜱乳油(淘益)等喷雾防治柑橘木虱。
(4)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腐熟有机肥,适时防治其他病虫害。
(5)砍除中间寄主,如桔园周围的酒饼簕、九里香和乌柑子(台湾)
六、柑橘木虱的防治技术
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是柑橘类新梢期主要害虫,也是柑橘*龙病的传播媒介。成虫多在寄主嫩梢产卵,孵化出若虫后吸取嫩梢汁液,直至成虫羽化。受害的寄主嫩梢可出现凋萎、新梢畸变等。木虱还会分泌的白色蜜露并粘附于枝叶上,能引起煤烟病的发生。更为糟糕的是,木虱在柑橘*龙病病株上取食、产卵繁殖,可产生大量的带菌成虫,成虫可通过转移为害新植株而传播*龙病。
柑橘木虱综合防治技术“以化学防治”为主,结合抹梢控梢、减少木虱食料、营造防风林、保护天敌等其它农业、生物防治技术措施。
1、清除房前屋后零星种植芸香科果树或植物和失管柑橘园,减少柑橘木虱繁殖场所和中间寄主。
2、加强果园精细管理,科学合理施肥,保持柑橘树生长健壮。
3、对结果树则采取“留好春梢、控制夏梢、保护秋梢、及时处理冬梢”的办法。针对未结果树需要抚育抽梢较多的特点,采取“去零留整、定期喷药保护新梢”的办法。
4、病株挖除前必须全园喷药1次,防止木虱向健康树上迁移,形成二次侵染为害。
5、搞好全年柑橘木虱的防治工作,重点是每年柑橘春、夏、秋梢时,各进行药物防治3次,全年共防治9次。
①在春梢萌发2-5mm,使用40%*死蜱乳油倍或44%氯氰·丙溴磷乳油倍+1.8%阿维·甲氰乳油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倍液防治越冬木虱成虫、红蜘蛛和疮痂病3次(第1次2月上旬,第2次3月中旬末,第三次在4月初)。
②夏梢期,使用40%*死蜱乳油倍或1.8%透皮阿维菌素倍液+鸿歌/12%阿维·乙螨唑悬浮剂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倍液防治红蜘蛛、木虱、蚧壳虫、蝽象、潜叶甲、沙皮病和炭疽病等病虫3次(第1次5月下旬,第2次6月中旬,第3次7月上旬)。
③秋梢期,使用阿维·螺螨酯-倍液+1.8%透皮阿维菌素倍或10%吡虫啉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倍液防治红蜘蛛、木虱、锈壁虱、沙皮病和炭疽病等病虫3次(第1次8月下旬,第2次9月下旬,第三次10中旬)。
6、做好果园冬季清园,杀灭越冬木虱成虫。冬季是木虱成虫最薄弱的环节,冬季气温低、越冬的木虱成虫活动能力差,可通过喷药杀灭,能有效减少春季的虫口,杀死越冬期的木虱,这是全年防治的关键。在采果后至萌芽前的12月至1月中下旬喷99%机油乳剂-+5%唑螨酯悬浮剂-0倍液树冠喷洒,效果显著。
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农管家获取更多农技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