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近年来,柑橘砂皮病的发生比较普遍,叶片、果实受害后在表面形成砂粒状麻点,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果实外观,一旦发生,防治苦难。病果地头批发价低得可怜,严重影响种植农户的效益。
柑桔砂皮病,又称为树脂病或黑点病,属高等真菌性病害。在果皮上产生“砂粒麻点”,有些地方也戏称:皮肤病。近几年慢慢的成为柑橘主流病害,有些区域几乎发生率在80%以上,砂皮病主要危害柑橘的梢枝、叶片及幼果,受害表面散生许多*褐色或黑褐色小粒,密集成片,手摸感到粗糙,凹凸不平。
由于砂皮病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真菌,病菌入侵后,很快受到寄主的防卫反应:分泌胶状物质包围病菌,同时油胞破裂并释放挥发性化合物杀死病菌,致使病菌的扩展受到限制,被感染组织形成突起且肉眼可见的黑点。
简单来说,柑橘砂皮病的黑点是寄主防卫反应的产物,病菌一旦感染,黑点就会发生。但要命的是,小黑点没有办法消除,对果实商品率影响很大。
所以,砂皮病的防治重心一定是在预防病菌的感染上。
发病初期,产生透明退绿的针状小斑点,病情加重后,形成褐色或黑褐色硬质小粒点。
病菌侵染未成熟的果实,发病情况与梢枝、叶片类似,病部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点状、线状、曲线状、环状或不定形的硬质小粒点。
流行途径
●柑橘砂皮病病原菌有三种,均为弱寄生菌。病菌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枝、枯树皮及病树枝干、叶等病组织上越冬。
●次年春季温度15~30℃,多雨潮湿时,越冬病菌开始大量繁殖,并借助风、雨、露水等传播到新梢、嫩叶和幼果上。
流行规律
柑橘砂皮病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夏秋雨水多为发病高峰期,冬春严寒时柑橘受冻害也是诱发砂皮病的主要原因。
春梢期:危害新梢、叶片
谢花期:危害幼果
夏梢期:危害夏梢和果实
果实发育期:叶片、枝梢、果实
秋梢期:危害新梢、果实
防治技术
治疗加预防:
方案一:
秀浦倍+叶格倍
方案二:
秀浦倍+社喜倍
预防+治疗,效果二合一,可加快叶绿素的形成,促进春梢和嫩叶提前一周老成,减少病菌入侵,轮换使用,更不易产生抗性。
2.加强田间管理:
进行合理的修剪,保证树势的稳定,协调好结果和生长之间的关系;
每逢雨季应当及时做好排水工作,及时进行病虫防治,避免出现机械伤口和病虫伤口;
增施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均衡土壤营养,提升树势与抗病抗逆能力。
3.清除病原菌:
冬季对柑橘的树干进行涂白处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柑橘树遭受冻害,而且还可以消灭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菌及害虫。
冬季进行清园消*,刮除流胶硬块及下部的腐烂皮层和木质层,集中起来深埋或者烧毁。春梢萌动前,喷施秀浦+春露,清除果园中的枯枝,落叶集中到果园外烧毁,减少病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