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海滨邹鲁岭海鮀岛庚子
TUhjnbcbe - 2021/7/2 15:21:00
北京湿疹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8839620.html

如梦令

妈屿

汪茫归湾风疏

鮀岛沙头新埠

漾波抱晴岚

南洋千帆关渡

叮咛,叮咛

庇佑红船无数…

深夜里,已经在胡建登陆的台风,又把鮀岛狠狠地冲刷了一晚。清晨起来,天还是灰暗淅沥,好生忧愁似的。

本想着吃完早餐就近随便走走,安抚一下小胖哥别闹腾就行了,谁知一下楼却已然是烈日当空、蓝天碧云,秋未高气甚爽、人不疲神甚清。脑海中不觉想起了,开口提议了一下,阿严伯居然说他几十年从未去过,那就往东边到岛上走走吧。

鮀岛号称是大陆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汇流在这个内海湾再经过、之间的德洲水道流淌而出南海。

车子缓缓驶上往西眺望鮀岛内海湾,北边是鮀岛东区、南边是南滨路的新晋豪宅、左下方是妈屿岛的西北角、正中最远处就是与遥相呼应,横亘在三江汇流之处的。

其实我自己也是大概在八、九年前为了带小胖哥四处转悠才在李状师相陪下第一次来的,几年后又在阿东哥阖家盛邀下又带着小胖哥登岛耍了大半天,还在沙滩边吃了顿海鲜晚餐。

从海湾大桥引桥转下,顺着时针方向环岛走,先是到了东南角。

远眺开去,德洲水道正中的就是(也称),依稀还可见到岛上那个当年鮀岛开埠不久,由大不列颠人修建的、历经年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灯塔。

当年的洋人们在鮀岛开埠后,就把守护内海湾的和合称之为(DoubleIsland)。

(在东南方向的对岸,就是达濠澳头村的)

在的西南方向,向承接着引桥的南岸望去,还有一处更高的山头,那是。

海拔米,与、据德洲水道而成鼎足之势,是鮀岛内海湾之天然屏障,在明初洪武年间即为。19世纪中叶鮀岛开埠后,在烟墩城上立了一支旗杆,进出鮀岛港湾的轮船先由此处升旗,报告入港船号,再通知海关派引水船导航,于是随后不久就将此处改称为。

如今烟墩城已剩残垣断壁、尺椽片瓦,但在晴空艳阳下还能远远望见那历经百年沧桑的旗杆依然还高耸在山顶上,仿佛注视着这茫茫大海的每一艘船,萧瑟风中吟述着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无数往事,好长好长......

(新立的石碑,不禁让人思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艰辛探索......)

老陶同志,18岁入*埔为5期生,是我*少数参加过三大武装起义其中两次的领导人之一。抗战胜利后参与四平战役,乃四野主力干将;平津战役中又作为全权代表进城与傅作义谈判,协助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社会主义新*初期任四野及中南*区*治部主任、中南局常委。

年广西因为“剿匪不力”,领袖指派老陶“打短工”前往驰援,随后张云逸、莫文骅黯然退场,半年后由老陶代理广西省委第一书记。

年春广东开始土改,以华南分局第三书记方方为主任的一直与以不厚渝督的前老丈人李雪峰为主任的存在严重分歧。年初,中南局将南阳市委书记走肖先生调任华南分局秘书长兼任广东土改委副主任,年底又将老陶调任华南分局第四书记,接替方方主管土改运动。

在领袖的支持和定调下,老陶随后在广东组织领导了两次“反地方主义”的斗争,直接导致叶帅和方方被调回京,不久后方方和古大存、冯白驹更被定为广东“地方主义”三大主帅,分别在艰辛探索初期和中期凄惨离世。

叶帅曾经说过...“有人告了我的御状,陶铸这个人,在广西一脚踢开了张云逸,到广东,又一脚踢开了我叶剑英。”

因为老陶是剿匪和土改的模范急先锋,甚得领袖欢心。年他顶替了张云逸任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年又顶替了叶帅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年华南分局撤销后任广东省委首任第一书记兼广东省长及暨南大学校长、年恢复中南局后任第一书记、年任副总理、年后进京跃升为*治局常委兼中宣部长。

(年老陶同志来妈屿岛视察,在其倡议下3年后建成了一座观海亭,当地老百姓俗称)

老陶治粤前后历十五年,辅之以后来住到富强胡同的走肖先生为其得力左右手。陶斯亮回忆她父亲时曾说...“我觉得父亲在广东15年的工作应该是三七开。”

客观来说,在粤十五年间老陶确实有不能回避的众多过错,但也有不少值得称许之处......

治粤初期他比较左倾,特别是组织领导了两次“反地方主义”,导致以方方和古大存、冯白驹为代表数以万人、无数家庭的凄惨下场。

再之没有听从叶帅提出的“广东特殊”,意思是这里华侨多,当年支持革命的乡绅也多,应该搞点“特殊化”,不能像北方那样大杀大砍。搞激进“土改”,侵犯了大批华侨的利益、伤害了华侨们多年的爱国爱乡赤子之情。

负面的作为诚然有其特定的时代历史背景因素,而正面的作为却又不得不说一定程度是归结于其个人的意识形态和行动魄力了。

一是他在生产建设方面确实动真格,特别是把发展农业列为第一任务,大力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科研、坚持第一线的调查研究。领袖曾经问他“你们那里个县,你去了几个?”,他回答去了个。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年他还曾经自己兼任了一个时期的中山县委书记。

(在这些方面上,后来住到富强胡同的走肖先生就很像他......)

二是探索实践改革开放,比如允许粤港边界试点小额贸易进出口;放宽边防管理、适度放行出港探亲、有力地刹住边境外逃风;尝试恢复农民自留地、恢复开放自由市场、允许农民家庭副业和自留地生产的产品上集市自由贸易;试点推广农户联系产量责任制;主张放宽地方财*管理,财*包干后超收的大部分留给市、地、县作为地方建设资金;鼓励地方上外贸出口的外汇留成等等。

当年农产品统购定价权在中央,潮州柑因为统购价格太低导致生产低滞无起色,就是老陶拍板给予广东省地方补贴,极大提高了柑农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到60年代中期潮州柑的产量已经升到新*后的最高水平,到七八十年代更加成为了潮汕四大出口拳头产品之一。

(在这些方面上,其实有相当部分都是后来住到富强胡同的走肖先生主持具体操办的,他们二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知行合一、如影随形的......)

三是尊重知识分子、重视发展文教事业。比如对陈寅恪的关心照顾、从药物到陪护人员的精心安排都是世人皆知的;在中山纪念堂附近盖了一座当时来说还颇具规模的科学馆;筹建珠江电影制片厂;提议和促成《羊城晚报》的创办;支持复建暨南大学并兼任校长;每年春天和秋天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见面谈形势、征求意见,并把这种例会形成一种制度,戏称“春秋二祭”。

尤为难得的是他自从“农村合作化运动”以及“大跃进”之后,开始有所反思、逐渐认识到极左的错误和祸害,向刘邓等人的温和路线靠拢。他的思想转变同时也促成了走肖先生的思想转变,对走肖先生的思想影响一直持续了之后数十年。

年5月在省委扩大会议及随后到全国第一个宣称水稻达到千斤丰产的潮安县一场群众大会上,老陶均做了自我检讨,批判“共产风”、“浮夸风”。不久,在七八月份的庐山会议上更加一反经常开头炮的常态而变得沉默少言,以至于在清算彭德怀“历史总账”时被领袖点名他和周小舟同情彭德怀。

年5月彭真被正式打倒,“亲密战友”加“好学生”柯怪又在一年前暴毙,于是在总设计师的提议下领袖急调老陶进京,跃升为*治局常委兼中宣部长,是仅次于领袖、总理、副统帅之后的4号首长,同时兼任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并参加中央*委的领导工作,真可谓权倾一时!

无奈命运多舛、造化弄人,才几个月时间,便在“文革是否派遣工作组”的问题上因认同刘邓意见而开罪领袖、坚持革命不能影响生产而被副统帅批判“用生产压革命”、没有按照红都女皇一干人等的授意成为炮打司令部炮手而被视若仇人,仅仅才当了半年左右的4号首长就被扣上了“最大的保皇派”、“没有刘邓的刘邓路线代理人”的高帽而打倒。

在被禁闭了2年多后,朝野斗争未见消退、探索时局尤甚艰辛。

年10月中,“叛徒、内奸、工贼”和“最大的保皇派”都从京城被“战备疏散”了。前者疏散去了开封,几个星期后便不治身亡,身上挂了个“刘卫*”的铭牌被草草火化;后者疏散去了合肥,一个半月后因胆囊癌也亡故了。

权倾庙堂虎鹤高,一落平阳殒难保!

(老陶入狱后临终前写给夫人曾志的诗)

顺着环岛路下坡转向岛屿西侧,这里背风向湾,是岛上居民的聚集居所。眼前不远处的黑褐色石头,应该就是传说中妈祖化神入海时的遗迹---了。

当初在省城白鹅潭不远处也有一个类似的、更加闻名遐迩和更加巨大的海珠石,可惜现在看不到了,已经深埋在老先生的豪宅楼盘下面了......

(据说不论潮涨潮落,妈印石总是能浮出海面,不被海水淹没)

修缮一新、面向海边长廊的妈屿民居,街道也很整洁干净,比起几年前那次来,着实感观良多。

忽然觉得从地理位置来说,鮀岛内海湾之妈屿,有点比之如高雄西子湾之旗津,当然规模、配套、风景等等还有相当之差距。

如果妈屿和市区的配套交通完善起来的话,在这里开发民宿应该也挺有市场需求的。

炎日当空、海天一色,站在此处的位置西眺,正好和昨日在广场轮渡上东望,是遥相呼应的。

左前方是礐石山,右前方延绵的是鮀岛从西到东的沿岸市区,远方正中是依稀可见的礐石大桥。

可能是还在休渔期,眼前的小渔船们正懒懒散散地在暖阳下徜徉于的呵护怀抱跟前。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了吧?

看起来是挺惬意的,就是不知道实际的日常生活配套怎么样呢。

民居前洁净安谧的海边长廊,凉亭里三三俩俩的翁嬷,不远处的海湾大桥从头顶上飞架而过。

脑海里依稀还是旗津的镜像,可惜不知何年何日能再往之了......

妈屿据说古名叫,常年有无数渔船或商船在此避风、待航,自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概在宋末淳熙年间,因为往来停泊在的福建渔船渔民为求庇佑海上航行安全,与当地船民及商贾到福建湄洲岛祖庙请来了妈祖香火,创建了一座简陋狭小的妈祖庙以供朝拜。

(妈屿的妈祖庙是清嘉庆元年将香火传到宝岛新竹县穹林乡天后宫之祖庙)

后来,到岛上进香拜谒妈祖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也逐渐的被改称为了。

因为有了妈祖庙,很快地潮汕各地、还有乘船过海而上岛的信众们络绎不绝,他们在朝拜后将所带来的活鸡放生在岛上任其孳息,时长日久满山鸡群,故而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

在树荫下停好车,转身不远处就是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天后宫(妈祖庙)了。拾级而上、陡而不险,抬望眼便可见那晴空下庄严肃穆的牌坊。

(放眼神州,能因为妈祖而成就地名的估计就是中文名字的妈屿和英文名字的Macau了)

妈祖庙自宋末创建后在明末年间、咸丰年间、民国初年、改革开放初期等不同时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重新修缮。

26年前,妈宫理事会还自行筹资加上实叻华侨的捐资,请人精心刻造了由大小块石雕砌成的天后古庙娘娘石雕像,象征着欲放飞的只和平鸽。

石像就从此处的小牌坊沿石阶而上约多米至全岛最高处,面朝大海,以祈求鮀岛港湾风平浪静、国泰民安。

自从25年前海湾大桥建成后,从桥上来来往往大家都能望见这尊天后娘娘石像,而说实话绝大部分鮀岛人包括我在内,都以为这是观音石像,直到今日此番拜谒,才搞清楚原来是天后娘娘石像。

在清朝之前属潮州府潮阳县所辖,康熙年间在*事上割归南澳澄海协左营管辖,称,但地方民籍仍属潮阳管辖。

而在近代,与鮀岛的开埠史程,也是息息相关的。

(妈祖庙前的大广场)

年,清*府在设立了潮州新关,由中国人管理,俗称,应属于内贸关口。

年《天津条约》后,鮀岛被辟为通商口岸。2年后(年)就在设立了由洋人管理的,俗称,这是外贸关口。

至此汕头正式开埠,成为继、新关之后全国第三个实行洋税务司制度的海关口岸,洋税务司一直沿用达90年至社会主义新*才终止。

和分治自珠江口分界的全省沿海地域,所辖关区西起香港,东至南澳岛东部南澎岛。第一任洋税务司就是当年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的弟弟华为士。

年在洋人总税务司赫德的通令下,从妈屿迁至鮀岛市区居平路口办公。

年澄海县府划现外马路以南约亩海滩给,俗称为“海关填地”。

年新址在“海关填地”动工,年竣工投入使用,也就是现在的了。其建筑样貌和附带钟楼的设计,跟省城长提的大楼基本一致,只是稍晚了几年建成而已。

年,郭沫若曾短暂在鮀岛任了几天的监督兼交涉员,随后紧跟着“八一”起义*撤离了鮀岛市区,这是鮀岛海关史上的第一名中共*员。

(现存于里的早年在妈屿所立的“潮海关界碑”)

可惜的是妈屿海滩还在修缮之中暂停开放,加上已经过午,也就只能就此别过了。

去年冬至回乡挂纸原本想去外砂桥头吃鹅肉面的,当时没有成行,今天恰好圆一下啦。

开了30分钟,终于来到心心念的老桥头,就不知道所谓的“创于年”是不是真的了。

果然是老鹅肉,肉感味道是不一样,就是分量太足,最后只能打包。

可能是走了一上午,小胖哥吃完这一碗配上卤鹅朥的捞干面居然还说不饱。因为有这坨卤鹅朥,面吃起来是十分之香口,就是真心有些腻,吃完就马上想念起乌岽单枞了......

打卡完毕,打道回府。

~小号随喜可加~

o小弟不才o

谢赏隆恩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滨邹鲁岭海鮀岛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