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柑,是温州特色水果,一直深受温州人的喜爱。但对于瓯柑衍生出来的“柑儿文”,时下的年轻人却不甚了解。
“柑儿文”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下来的一种民间特色中药,对积食和小儿疝气有特效。初食微苦、回味甘甜的“柑儿文”,承载着老温州人的儿时记忆,不仅是勾起思乡情结的介质,更是承载瓯越文化的一个符号。
c27.,3.,56.,5.,92.,4.L92.07,11.9C88.34,11.,84.,11.,81.,11.z"fill="rgb(,,)">外婆的柑儿文和柑儿皮 文/张微 那天,办公室的同事拿着一盒东西,很神秘地说:“给你喝一个非常神秘的东西。”我好奇地问:“是什么东西?”她说:“这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位制作师傅说温州年纪大的人应该知道,年轻人是肯定不知道的。” 我看到她从一个小瓶子里倒出一颗略显圆形的黑黑的东西,放在我的杯子里,杯子里的水慢慢地晕染开来,由淡*慢慢地变成金*再到深褐色。她说:“那位制作师傅说这叫柑儿文,有消化作用。” 我脑海中马上蹦出儿时在蒲州屿田外婆家的画面,赶紧说:“这个我知道,我外婆会做这个东西。小时候只要我们吃‘伤’了(就是吃撑了,肚子难受),我外婆就会给我们泡这个柑儿文水喝。”同事说:“还是你厉害,这个都知道。我昨天问了好多人,他们都不知道,包括一些年纪大的人。” 其实不是我厉害,是我外婆厉害,而我有幸是我外婆的外孙女,曾经有过柑儿文的记忆。 看着杯中这一颗黑黑的圆圆的瓯柑的幼果,记忆的闸门被打开,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些岁月,那些在外婆家的岁月,那些外婆制作柑儿文、柑儿皮等食疗食品的时光。 每年的六、七月,瓯柑枝头上长出了鲜绿色的瓯柑幼苗,当年幼小的我还一度以为“金弹”(亦叫金桔)就是没长大的瓯柑。由于刮风下雨或者虫蛀蜂咬,这些幼果经常会掉到地上。去果园打理的外公会去地上捡这些瓯柑幼果,拿回家给外婆制作柑儿文。外婆会洗掉瓯柑幼果上的泥巴、灰尘等,摊在篾簟上,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我们看着柑儿文一天天地发生变化,慢慢地从鲜绿色变成暗绿色直至变成黑色。拿起一个轻轻地捏一下,发现原来软软的瓯柑幼果变成了硬硬的了。柑儿文可以说是外婆众多自制的食疗药材中我最熟悉的一种。 外婆总是一大锅一大锅地烧煮番薯粥、南瓜汤、大芋头等等。小孩子总是嘴馋,在美味的俘虏下,不知不觉间就吃多了。只要我们一说肚子胀得难受,或吃不下饭了,或吃“伤”了,外婆就会倒出装在瓶瓶罐罐里的柑儿文,泡在开水里让我们喝下,味道是瓯柑特有的苦中带着甜味,不久我们就会放几个响屁或者拉个大便,就不觉得难受了。 外婆说柑儿文除了有消积化食、去胀气的疗效外,还能解酒。不过,在我的印象中,外公、三个舅舅、四个阿姨和我妈都没用柑儿文解过酒,大概是外公好酒量的强大基因使得他(她)们根本没机会用吧。 外婆那里还有一种自制的和柑儿文有同样作用的食疗食品,叫柑儿皮,就是用瓯柑皮捣成的泥。记得在外公种的瓯柑成熟的季节里,我们在大快朵颐的时候,都会很自觉地把瓯柑皮收集起来。当年的瓯柑可都是纯天然的,所以不用担心瓯柑皮上有农药残留。外婆就会把那些特别好的瓯柑皮收起来,放在碗里,把它捣烂,再放些盐,装在瓶瓶罐罐里腌制。等到要用的时候,舀一调羹放在碗里,倒些开水,放点糖,慢慢地搅拌成汤汁,就可以喝了。 外婆的这种特殊“饮料”还可以解暑。夏天的午后,不管是在滩涂上“浑水摸虾”,还是在菜园子里掰豆荚拔青菜,还是在收割后的干燥的田里打仗翻跟头,只要我们这些熊孩子在日头下待久了回去,外婆都会弄一碗柑儿皮汤给我们喝,一是解渴,二是解暑。 有时候即使没有吃“伤”,没有中暑,为了喝到这种特殊的“饮料”,我们也会说自己肚子难受,眼巴巴地看着外婆端来这么一碗“饮料”,咕噜噜喝下,满是“阴谋”得逞后的狡黠和心满意足。 这两样东西是外婆自制的众多食疗食品(民间药果茶饮)中的两样,而且都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两样食疗食品都是用了我们温州特产——瓯柑作为原材料,可见“瓯柑全身都是宝”这句话可不是瞎说的。 而外婆,在儿时的我眼中,就是一位能随时变出各种宝贝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慈祥的外婆。 投稿邮箱:lwzx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