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茶界网红小青柑算是火了,而且火的一塌糊涂。随着小青柑的火爆,这名不见经传的柑普茶似乎一下子成了最受欢迎的的茶类,甚至被有的媒体称为中国的第七大茶类。越来越多的茶企、茶商也逐渐加入到柑普茶的行业大*,这两年每到7月份开始,新会种植柑园的地方,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川流不息,柑普茶加工厂、加工作坊都在忙着加建、扩产,有时新会城的酒店也是人满为患,一房难求。如此火爆的柑普茶是这两年才出现的产物吗?其实不然,柑普茶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而且还有它的历史。
柑普茶的历史
我国用柑橘皮配茶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唐代茶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就有提到加入橘皮煮茶的方法。而柑普茶则相传为多年前清朝道光年间新会棠下良溪村的进士罗天池所始创的。
罗天池曾在云南任职,辞官后带了很多普洱茶回乡。当年秋天,罗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妻子用陈年柑皮煮水给他服用。罗天池以为妻子是煮水给他泡茶,把陈皮汤倒入茶壶才发觉,可是倒了又觉得可惜,就小啜了一口,顿时觉得陈皮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两颊生香。喝了几杯后,更觉得咽喉舒畅,咳痰少了。
新会柑皮和普洱茶都是放置的时间越久越好,罗天池就想,如果将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存放,既方便冲泡饮用,也容易储存起来。于是,罗天池取了一个青*的柑,用刀子将柑底部割一小块,把果肉去掉,用普洱茶将空柑皮填充结实,再盖上刚割下来的柑皮,拿出去晒干。
风晒干的柑皮呈金*色,既干又脆,散发出淡淡的柑香。为了防潮和不压破柑皮,他想起了在云南人们喜欢用绳索把鸡蛋绑起串起来卖的风俗,就找来稻草,把柑茶一个个绑成串挂在书房。这就是柑普茶的最早雏形。后来罗天池还送一些给同乡人,并教授同乡人制作方法,柑普茶的制作方法逐渐广泛流传。
为何新会的最有名呢?
如果说,柑皮搭配普洱茶是个历史偶然,那么选择新会柑就是个优胜劣汰的结果。其实全国产柑地区有很多,除了新会柑比较闻名以外,广东周边还有肇庆皇帝柑、潮汕的潮州柑、珠海柑、茂名高州柑等等,外省的有浙江柑、湖北柑、四川柑等等,这些柑每年也或多或少会被制成陈皮、柑普茶销往全国各地,但是就柑普茶而言,只有新会柑加云南普洱制成的才最为正宗。为什么呢?第一,新会柑的功用价值更高。
根据*酮量的差异可知,广东陈皮(以广东新会陈皮为基准)的各项含量几乎都高于浙江和湖北。换言之,广东新会的陈皮的活性成份含量更高,功用价值更好,泡茶的时候陈香味更醇厚。除此之外,新会柑还富含挥发油、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份,晒出来的陈皮为各陈皮种类中最好的。行内的人都知道一定要广东新会柑晒出来的柑普茶才能称之为柑普茶,不然基本功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第二,新会柑皮和普洱茶在口感上的契合度很高。
用新会柑所制成的陈皮味苦、辛、有回甘;而云南的普洱茶,滋味以甜醇顺滑为主,两者结合后相协调,陈皮的苦被中和了,而茶汤又带上了陈皮所独有的清新而馥郁的柑香,使茶更加香醇可口。
大家都听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是枳”,只有用土生土长的新会柑制作出来的柑普茶口感契合度最好,其它地区的则没有这种效果。
新会柑普茶虽然还不是高级名茶,但确实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这可能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养生有关。良好的口感和保健养生的功效吸引了众多尝鲜者,这也许就是柑普茶被市场认可和热销的原因。从来源来看,柑普茶尚算有点历史,但是从发展来看,柑普茶仅仅是最近才兴起的“茶中新贵”。柑普茶要成长为饱含历史底蕴的高级名茶,路还很长,还需要茶人们共同努力!
图文来自网络,由涤烦子整理,感谢原作者的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