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会陈皮揭秘ldquo高价陈皮rd
TUhjnbcbe - 2021/8/10 21:39:00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作者李嘉图,资深媒体人,新会陈皮收藏爱好以及研究。对新会陈皮感兴趣的朋友,可私信或留言交流。老李原创不易,谢绝任何形式转载。

价无定价,从日常食用品到收藏品身份的转换,新会陈皮的“价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增大。

很多读者朋友找到老李,说好的真的新会陈皮难求,假的差的新会陈皮易寻,希望老李给点“样板”尝尝,说实话,老李的确收藏了不少新会陈皮,但毕竟不是专业商家,无法满足众多读者的需求。

而老李写文章目的也不是为了“带货”,只是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否更全面地学习到新会陈皮的知识,毕竟在老李看来,懂行的消费者多了,市场就能慢慢地更正歪风。

说到“歪风”,因为工作的原因,老李近年来也接触了不少“高端圈子”的人。

他们花鸟虫鱼雨露均沾,但也就限于沾边,知其一不知其二,擅长吃喝玩乐侃侃而谈,深入行业说多两句就无法领会,反正说不清道不明。

他们也许是有些许身份和地位,在某些领域花了大钱,跳了大坑也不知的人。基本上交流起来都是硬撑面子不懂装懂,明知道是坑还要买买买的,对于这类人,老李称之为“伪行家壕”也。

在新会陈皮行业,特别是珠三角里面,就非常多这类资深“伪行家壕”。

近日因为某些行业活动的关系,老李认识了几位“伪行家壕”,他们曾经在某些行业辉煌过,赚了些钱,喜欢收藏各种自“稀缺”的资源,例如新会陈皮、古树茶等等。跟这类“伪行家”打交道多了,从他们身上发现了“钱多人傻”定律依然存在。

本期文章就说说,作为商家,应该如何赚这些“壕”的钱呢?

新会开柑皮现场

要引“壕”入坑,“概念”包装很重要

利用“伪行家”和“壕”的“猎奇心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我们得制造一些卖点来让他们觉得我们的陈皮是“独一无二”的感觉。

例如说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船新玩法,混淆视听的干仓湿仓之类,反正要让这些“伪行家”感兴趣,引起“人无我有”的心态。

也可以说,不管你的货源是新会还是台山还是广西,尽管说是梅江、东甲、天马等,这个非常管用,因为绝大部分人无法区分,因为很多人连正在的新会陈皮都没有见过,又何来经验去判断是不是梅江、天马呢?

说到这里,很多会问老李,难度梅江、东甲、天马等地的柑,真的可以晒出比其他新会镇街好的陈皮的?虽然知道很多人会反对老李,但老李还是坚持“水土论”——凡是符合新会特定水土条件种植的大红柑(茶枝柑),都是符合条件的“新会柑”!

具体是那么水土条件呢?老李就放一下过去给读者划分的新会柑地图吧!

老李认为符合新会柑水土条件“大区”的地图

不要把话说太清楚,让其“似懂非懂”即可

跟“伪行家”说话时必须要记住一点,就是确保他们不知道你说的话是“对的”还是“错的”,对于某些观点要学会说一半留一半,比如这是今年的新皮,不能说因为失收而涨价,而是强调你手上的皮是幸存的,买一件少一件,买到就是赚到······

如果他们问你为什么今年会“失收”而你又不知道今年新会柑病害的原因,可以说今年“甲子年”是六十年一遇,发生一些天灾人祸不是什么稀奇事吧?

记住!千万别尝试从农业的角度去解析为什么农作物失收的现象,因为你是商家而不是专家!因此你只需要不断强调,今年就是没货,一直在涨涨涨之所云即可。

如果“伪行家壕”们问你对于年新会柑和新会陈皮市场的看法,必须回答是“供不应求”啊!毕竟换个角度说,如果你跟消费者说明年产量不变,他们还会买的新会陈皮吗?

新会柑

产品价格尽量“飘忽不定”,制作供求紧张的“恐慌行情”

当然,你还需要制造供求关系的紧张,强调“买到就是赚到,不买就是不专业”的道理。

近年老李接触过的“伪行家壕”都非常在乎自己买的陈皮、柑皮等是否符合“正宗产地”的标签,例如“我只要东甲圈枝”、“我只要天马大红”、“我只要茶坑油皮仔”等等。

这就对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卖家都可以说自己的皮是上面那些一线产区的产品,反正这些伪行家说什么,我们只需要点头就对了。

而上述的产区都是“炒作核心主题”区域,老李最近也看到一些11月中就清场的柑场,不断出现一筐一筐的新会柑,对于熟悉柑场情况的熟人,老板会说这是外边柑场收回来摆卖的新会柑;而如果是新客户,老板就说是最后一批柑,不卖就没有了!

这个招数是不是很像路边商贩“最后一天大甩卖”?没错,每一框都是最后一框,才能让你的柑卖到最好的价格对不对?老李也知道,很多所谓“核心”区域的商家喜欢把其他周边产区的新会柑滥竽充数,也是利用了这个“买少见少”的思路。

这里还需要强调,我们还需要在朋友圈附上几张“核心产区”的照片,摆拍也好,实拍也罢,基本可以事半功倍。

准备出货的新会柑(拍摄于11月)

世上无难事,只要脸皮厚

写了一年多的新会陈皮,也帮助不少的读者朋友鉴别了新会陈皮。

如果只是单看几张图片或者短视频,老李还不能足以区分真假,毕竟新会陈皮的学问,是需要“望闻问切”来断真伪的。所以老李看的图片,往往只能判断其物理表征的真假。

按照目前老李的鉴皮经验,接触到的案例中有90%以上的皮单靠外表就可以判断其真伪,而且都是“人为造旧”或者“湿仓”处理过皮,而剩下的10%物理上鉴别不出造旧,但最关键的“味道”却无法从图像上看到。

新会柑之“高督柑”品种

这里也有一个现象,有部分资深的对茶叶了如指掌的“茶叶行家”也无法判断新会陈皮,老李究其原因,更多是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连真正的新会陈皮也没见过!

所以,如果商家卖的“假皮”被发现了,只要一口咬定自己陈皮是真货,其实绝大部分人也无可奈何,毕竟90%的人都没见过新会陈皮的真身啊!

最好说一句,如果老李说的,你作为买家都遇到了,那就请耗子尾汁吧!

如对老李收藏的新会陈皮感兴趣,可私信或者留言交流。

李嘉图教授

企图卖文为生的老李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会陈皮揭秘ldquo高价陈皮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