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柑普茶
一、新会柑
新会柑:又名大红柑,学名:茶枝柑,与其皮新会陈皮一样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同一个水果有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在同类水果之中少见。新会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会城、三江、大泽、司前、双水、罗坑、崖门、古井、沙堆、睦洲、大鳌十一个街道办、镇。
二、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新会柑成熟果干燥果皮,又名广陈皮、新会皮、广皮、广柑皮、冈州皮、贵老,别名:果皮或柑皮。为广东道地名药,是“十大广药”之一;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著名土特产;更是粤菜中著名的调味品。
年10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充分肯定了新会陈皮的品质质量,并明显区别了其他产区的陈皮,-7-1正式实施。执行标准是:DB44/T--
三、陈皮入药
中药陈皮分陈皮和广陈皮
1、陈皮分川陈皮、浙皮、江西皮、福建皮广西皮、广陈皮(新会陈皮),而新会陈皮是所有陈皮之中的上品、极品,被奉为道地药材
2、在中药里面陈皮品种分为:个青皮、青皮(四化皮)、陈皮
3、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陈皮一般担当臣药、佐药角色
中医认为,广陈皮以新会出产为最佳。被祖国中医药界视为道地药材,众多医学典籍都有论述。
作为“中国陈皮之乡”,近年来新会的陈皮产业发展迅速,已从“一个小柑、一块小陈皮”发展成区域品牌,不仅跻身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还带动了相关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据年统计,现在新会区的新会柑种植面积为6.5万亩,新会柑的产量为吨,柑普茶加工产量为吨,总产值约40亿。所以近几年的种植和生产加工的企业已增至多家,相关从业人员也已超过多人。
在此期间,新会小青柑的名声也飞传的越来越远,这款茶冲泡方便,人见人爱,老少皆宜,年,为了推动本地的陈皮市场,由新会*府和新会陈皮协会联手推动柑普茶和小青柑,在社会上引起了热力追捧,而在陈皮村举办的“年首届新会青柑·柑普茶交易会”更进一步推动了这股热潮,小青柑由此从南到北,风靡全国。
小青柑的制作过程
随着新会柑的成长,从7月份开始,产地陆续在加工柑普茶。新会柑主要分为三种:青柑、二红柑和大红柑,7到9月加工小青柑,10月加工青柑普茶,11月份加工二红柑普茶,12月份加工大红柑普茶,青柑是大红柑的幼体。
新会柑从每年的3月开花,而柑胎要经过4月、5月的生长过程,现已进入6月份,在即将到来的7月中旬,将是小青柑的加工生产高峰期。
年的二红柑普茶,也将于11月中旬投入加工生产。
摘新会柑晒陈皮最好的时段,是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当此时,新会的所有大街小巷都会上演晒柑皮的场景,甚至有的大型广场也被晒皮的人们占用了。
柑普茶的由来:
罗天池原名汝梅,字草绍,年生于新会棠下镇良溪村(今属蓬江区),道光六年进士,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道光廿七年(年),辞官后他带了很多普洱茶回乡。
回乡的当年秋天,罗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就在书房内边看书边品茗。妻子忙用当年的陈年柑桔皮煮水给他服用,他以为是妻子煮水给他泡茶,于是把陈皮汤倒入茶壶里。
这才发觉是镇咳、化痰的陈皮汤,倒了又觉可惜,就啜了一口,觉得淡淡的陈年桔子皮味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而且两颊生香。喝了几杯,感觉咽喉舒畅,咳痰也少了。
罗天池顿时萌发了将两者相结合之想法。他把柑皮撕开三瓣,放置普洱茶叶,然后再将其包起来,此法虽易装茶叶,但茶叶也易散落。于是,罗天池变继续改良其做法,取其干果,挖取果肉,置入茶叶,再封其挖口,晒干即可。风晒干的柑桔皮呈红褐色既干又脆,散发出淡淡的桔子清香。
陈皮与普洱的邂逅完美结合是一次必然的意外,经过了一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每一口的陈皮普洱,都在诉说一段故事,得来不易,且喝且珍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