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柑普茶是采用纯天然的新会柑(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云南普洱茶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特点:融合了新会柑清醇的果香味和云南普洱茶醇厚甘香之味,让柑皮与茶叶相互吸收精华,形成了风味独特、口感一绝的柑普茶。推出市场十四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中国茶界一颗璀灿的明珠,也成为了广东江门市本土新一代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是广东江门市农业新兴的一个产业。
一、新会柑普茶的现状与发展
从年开始至年的14年间,柑普茶的生产由小到大。年还是小作坊生产,规模小,谈不上产量。到年,才出现有专门厂家生产。当时有“金马”、“罗氏”、“桔满堂”、“世纪茗家”、“和臻乐品”、“华彤”、“葵香”等几个品牌。其中,除“世纪茗家”是市外品牌外,其余6家都是江门市本土品牌,6家本土品牌年生产总量也不超过3吨。其后的10年发展到多家,至年底已超过家生产厂家了,柑普茶(含小青柑,下同)生产总量已达吨,比年增长0倍。预计年底止,生产总量将达到吨,产值达20亿元。可以预见,新会柑普茶产业已形成。
(一)新会柑普茶的生产结构
1、以江门本土的生产厂家为主,生产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有品牌;二是代加工。年以前,自有品牌也只不过是50家左右,生产总量约吨,自有品牌生产量占60﹪,代加工生产量占40﹪。
2、市外省外茶品牌大举进*新会柑普茶生产行列。新会柑普茶经过10多年的市场洗礼,在中国茶市场中占一席之位,市场已形成,因此吸引了市外省外茶界大品牌的加入。年开始,由云南本土的普洱茶品牌,如“郎河”、“大益”、“澜沧古茶”、“雨林古茶坊”、“润元昌”、“老曼娥”等一批品牌纷纷来新会设厂,或者与江门本土厂家携手合作生产新会柑普茶,特别是以“澜沧古茶”为首的品牌,与江门本土厂家携手合作,大胆创新,开发以小青柑为主的柑普茶产品,推出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其他品牌纷纷仿效,连市外品牌做得比较好的“世纪茗家”、“广云双宝”,干脆将广州的厂搬迁到新会来生产。
3、新会柑普茶生产工艺不断创新。年以前江门本土厂家,在生产工艺上,基本以高温直烘为主,但年开始,为适应市场需要,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基本取消高温直烘工艺,采用全生晒、半生晒加低温烘焙、直接低温烘焙。既保持鲜果的油囊不受损,又达到可陈化、可收藏,令果香与茶香相互吸收,慢慢散发清醇香气的效果。消费市场更加喜欢这种工艺做出来的效果。
新会柑普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外地投资者到新会投资建厂,而且带动了新会柑产业的发展,果农增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45-70岁的大妈阿婆)也充分利用,体现了自身价值,笑逐颜开。其他相关的象物流、茶包装、酒店服务业、餐饮业、日用百货、银行、保险等行业相应得到发展。真正呈现了一业旺,百业兴的繁华景象。
二、与同行对弈,终得市场
(一)瞄准商机,迎合市场
新会柑普茶在刚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在茶业界中备受冷落。懂茶、藏茶、品茶的茶客特别抗拒,说什么茶就是茶,陈皮就是陈皮,两者不能混饮,而这些人在市场上只占10%左右。而不懂茶,不收藏茶,不品茶,只会饮茶的人,占茶饮消费市场90%。这部分人,只知道:一是茶,二是新鲜,三是口感接受,四是觉得得意,五是不会只饮一种茶,就是这些人接受柑普茶,觉得有新鲜感。而站在商家的角度,不管是什么茶,只要有利的,都会做这个生意,新会柑普茶市场便随之兴起。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也是由当初的观望到全力推广。年10月中旬,笔亲自到过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当时也不到一半的商家有新会柑普茶的批发。但时隔一年再去考察市场时,有超过一半的商家批发新会柑普茶了。今年8月10日再去时,便遍地开花了,柑普茶,特别小青柑琳琅满目。甚至去到不做新会柑普茶的生意,便无生意可做了。
(二)挺进外省市场
1、全国茶市的风向看广州。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大量批发新会柑普茶的时候,外省茶叶市场也会闻风而动。笔者今年春节后年初三开始,至7月上旬,先后跑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江西、福建12个省、市的市场,所到之处,都有我们新会生产的柑普茶和小青柑,而且印有非常醒目的四个字“新会特产”。自己是新会人,也倍觉自豪。
2、区*府全力推广。在区*府的支持下,以区陈皮协会为首组织本土的厂家、商家,常年参加外省的茶博会、农业博览会、食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等,近四年,先后组团参加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郑州、西安、杭州、成都以及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全国性的茶博会,让更多的人认识新会柑普茶。
3、厂家、商家自己组织团队走出外省去推广。笔者今年5月到北京马连道茶城、河南郑州的国香、凤凰茶城、洛阳的茶城,随处可见我们江门本土的品牌柑普茶的身影,象“金马”、“华彤”、“侨宝”、“葵禾”、“柑天下”、“葵陈”、“和臻乐品”、“老皮”等,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4、媒体强有力的支持。上到中央电视台,下到地方电视台、电台、报纸。香港无线电视、明报、成报、文汇报等媒体都不同程度的报导。中国茶界最有权威的杂志《中国茶业》、《茶行天下》都全力报道。令新会柑普茶名震四海,为全国的市场布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新会柑普茶市场占有率较大。全国各大片区如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东南、江浙、上海一带的茶叶市场,每到一处,都有新会柑普茶的身影,得到外省市场认可,全国市场打开,市场基本形成。
(三)瞄准80后的消费群体
笔者认为,今后,消费市场的群体,一定属于80后的人群,而80后的人群,他们不会遵照前辈认可的茶类去饮茶。笔者在北京市场了解到,花茶(茉莉花、绿茶混制)的消费,比10年前大幅度下降,现在只保持喝花茶的人群是60后之前的人,大概占北京茶叶市场的销量30%左右,也就是说,口味的新鲜感已经开始影响80后的消费群体,年轻人对新生事物,新口感容易接受,新会柑普茶,特别小青柑,以其口感厚重,冲泡方便,深得80后群体的欢迎,因此会带动90后、00后群体的消费,市场由此便形成。
三、柑普茶下一个风口在哪
笔者今年跑了12个省的市场,综合调查认为,新会柑普茶下一个*金时期,市场以白茶为指导。其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柑普茶市场通过十四年的拼搏,市场已形成,除工艺的不断改进,力求生产出既适合快销品市场,口感要求不断创新,又要适合收藏市场的工艺外,市场已达到一个瓶颈的边缘,如果再没有一个国家的生产标准和茶类的归类即属于哪一种茶类,柑普茶随时被淘汰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的。
(二)呼之欲出的柑白茶。说到白茶先普及一下白茶的知识。白茶,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而成的茶,属轻微发酵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又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新,汤色*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的福鼎、*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现在市场上最为著名的是福建福鼎的白茶。品种分为:首白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从药性分析,其性味寒凉,归心、胃、肺经。白茶的药效性能很好,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
针对白茶的保健作用,以及从其药理分析来看,白茶与新会陈皮、新会柑是比较匹配,陈皮性温,温、凉为和。因此有个别柑普茶生产企业和商家去年开始又瞄准柑白茶的市场,已有企业秘密练兵了两三年。正所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举措,便会快速抢占市场,这会被哪些有眼光的企业家抢占先机。
(三)普洱茶与白茶对比,更容易给年轻人接受。笔者也专门购买三年以上的白茶;冲泡给80后、90后的年轻人饮,他们无一不接受白茶的口感。
(四)从目前市场看,同是一至三年的茶,白茶的成本比普洱茶稍为低一点或者持平,今年柑普茶生产厂家增加了近五十家,集中去云南勐海采购熟茶,普洱茶价升。但生产出来的产品柑白茶厂价批发比柑普茶普遍高出30—40%。原因白茶原料市场还未被新会厂商抢购。
(五)柑普茶今年的生产同市场变化很大。去年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由商家采购存放;今年则相反,厂家存货多,商家存货少。这样一来,令到柑普茶生产厂家压力大,继而出现,一是低价抛售;二是生产成本大(包括今年前期的鲜果为7-8元一斤,人工工价大)与去年相比,毛利率下降,利润减少;三是如果市场转向其他茶种的时候,厂家存的货销不出去,压力更大。
(六)笔者从多方面去试茶,认为白茶遇上新会陈皮,的确是一对最佳搭档,陈皮可以令白茶更加纯香,而且越泡或越煮,茶汤色越靓,味回甜,回甘,是普洱茶无法比拟的,这是笔者观点,不足以论道。笔者自今年5月参观北京茶博会,又跑马连道茶市场,接触白茶,到7月初至现在,一直是以陈皮配搭白茶,多次试茶,又邀请朋友试饮。特别是邀请很多批次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试饮,品尝,得出一个结论是:接受白茶的口感。再者,从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到外省茶叶市场。今年的茶市场以福鼎白茶为主流,白茶琳琅满目。现有福建福鼎白茶企业,也看上了白茶与新会柑、新会陈皮相结合的市场。于今年8月快速布局,进*新会,与新会柑普茶厂商开展强强联合,打造柑白茶、陈皮白茶市场。
笔者预计,未来3—5年,柑白茶、陈皮白茶是柑普茶后又一个机遇。新会柑,新会陈皮与福鼎白茶,在中国茶饮市场上,将会演绎一场既艳丽又健康的茶品革命。
张健民(陈皮张)
.9.12.凌晨2时于新会
陈皮张微课堂∣一个关于陈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