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普茶的由来
我国用柑橘皮配茶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唐代陆羽《茶经》就提到有加入橘皮煮茶。相传,清代新会进士、棠下良溪人罗天池在云南做官,受茶叶吸味的启发,将家乡的新会大红柑挖了肉后,填入当地的普洱茶,经长期陈放后,普洱茶叶吸收了柑皮的气味,首创“柑普茶”。
新会柑普茶的特点
一是入口甘醇、香甜,有独特的花香味和陈香味,这是由于新会柑的果香味特别,普洱茶叶长期吸附了柑皮的果香味所致。二是保健作用突出,发挥出新会陈皮“理气”的功效。新会大红柑不仅是著名水果,而且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润肺、清热、化痰止咳等功效,新会大红柑皮比肉贵。其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价格比桔子皮要高出三、四倍。
用柑子做的“柑普茶”,远胜于用桔子做的“桔普茶”,“柑普茶”要比“桔普茶”甘甜;用新会柑做的“柑普茶”,又胜于用其他柑做的同类产品,用新会柑做的味道与功效最佳。新会柑普茶一般用“熟普”制作,也可用“生普”,味道更加甘甜。
新会柑普茶饮用非常方便,冲泡方法简单:取出一个柑普茶果,除去包装纸,一次倒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茶叶,连撕碎的部分果壳,一起放入茶壶中用开水冲泡。第一泡带苦涩味道,倒掉,俗称“洗茶”。第二泡后渐入佳境,冲泡的茶色红亮,滋味醇厚芳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