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陈文彬老师柑橘溃疡病防治技术
TUhjnbcbe - 2021/8/26 15:54:00

目录

一、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规律

二、品种的抗性问题

三、易染病品种

四、柑橘溃疡病病菌入侵规律

五、防治方法

1.根除病原

2、清除病残体

3.加强栽培管理

4.化学防治

5.防治潜叶蛾、凤蝶、恶性叶虫等害虫

六、陈文彬老师基地拍摄防治溃疡病技术视频

七、陈文彬老师培训课防治溃疡病技术视频

八、波尔多液在防治柑橘溃病上的应用视频

柑橘溃疡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初期会出现*色针头大小油渍状斑点,之后会慢慢扩大,发病部位的表皮木栓化且开裂为火山口状。

柑橘溃疡病起源于东南亚或印度,随后扩散到南非、中东、澳大利亚等国和地区,并逐渐迁移至世界各柑橘生产国。

中国的柑橘溃疡病最早发现于华南地区,随后全国各主要柑橘产区均有报道,其中以华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

柑橘溃疡病为害柑橘叶片、枝梢、果实,以苗木、幼树受害最重,造成落叶、枯梢、树势衰弱、落果等,严重影响果的产量和品质。

一、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规律

柑橘溃疡病菌主要潜伏在病组织中越冬,以染病枝叶为主要越冬场所,翌年春病部流出菌脓,在田间,病叶上病菌可存活半年以上,枝干上病菌可长期保持活力。

借风雨、昆虫、人工器具及枝叶接触传播到一定程度的幼嫩组织上,远距离以苗木、接穗和果实传播为主。

柑橘溃疡病菌从伤口、气孔和皮孔等处侵入植物组织。

高温多湿条件可促进病害暴发,雨水是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病菌侵入,需有组织表面停留20分钟以上的水膜,故雨量多的年份或季节病害发生亦重。

降雨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新梢期降雨早而多时,发病就早且重。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多,不仅利于病菌吹溅传播,且造成大量寄主伤口,病害更重。

此外,雨量多少与病斑大小有关。

春梢期气温低,雨量少,病斑较小,发病轻;

夏、秋梢期高温多雨,则病斑较大,发病重。

干旱季节,病害则不发生或很少发生。

二、品种的抗性问题

甜橙类、脐橙类普遍容易感病,属高度感病品种。

宽皮橘类的抗病性最强。

而柚类感病轻重不一,以台湾白柚抗病性最强,而沙田柚抗病性较弱。

三、易染病品种

一般具有橙、柚亲本的杂交柑,易感溃疡病。

南宁市主栽的柑橘品种沃柑和茂谷柑均为有橙类亲本的杂交柑。

沃柑是由“坦普尔”橘橙与“丹西”红橘杂交获得的杂柑,其主要缺点是极易感染溃疡病;沃柑刺长且硬,刮风下雨会刺伤果和叶,更易发病。

茂谷柑是美国年育成的宽皮橘与甜橙的杂交种,属橘橙类,田间调查发现,茂谷柑溃疡病也发生严重。

W.默科特为橘与甜橙的杂种。

贡柑属天然柑橙杂交种,都具有橙的亲本。

四、柑橘溃疡病病菌入侵规律

寄主感病性还与寄主组织的老熟程度有关。溃疡病菌一般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刚抽生的嫩梢、嫩叶和刚形成的幼果以及老熟了的组织都不感病或不易感病。

因为这些幼嫩组织器官的各种自然孔口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而老熟了的组织已革质化,不再形成新的气孔,原有的气孔又处于老熟阶段,孔隙极小或闭合,病菌难于侵入。

暗柳橙春梢萌芽后35天开始显症。

随着枝梢伸长发病逐渐增加,40~60天时枝梢停止生长,叶片尚嫩绿时气孔形成最多,孔隙也最大,故侵入率高发病重。

出芽后60~70天叶片老熟革质化,病菌侵入困难,发病基本停止。

夏、秋梢侵染的始、盛、末期较春梢的相应提前,发病历期亦较短。

一年中的发病盛期,叶溃疡为5~9月,果溃疡为5~11月。

夏、秋梢发病率占全年总发病率的98%以上,是翌年新梢主要初侵染源,为全年生长期中防治的重点。

苗木和幼树生长旺盛,新梢重叠抽生,很不整齐,病菌侵入的机会多,故发病较严重。

成年树和老龄树新梢抽发次数少,数量少,抽梢期整齐且较短,病菌侵入机会少,故发病较轻。

树龄越大,发病越轻。

五、防治方法

1.根除病原

严格实施检疫检验措施,严禁苗木和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及果品从疫区输出。

要求染上柑橘溃疡病的果园,要大面积销毁柑橘病树及其周围果树,染病柑橘树被销毁之后,土地至少闲置两年以上方可种植新的柑橘树。

包括落叶杀菌、截枝修剪、冬季清园、翻埋表土、树干灭菌、抹芽留梢、药剂保梢和检疫防范等。

2、清除病残体

要抓小、抓早。抓小就是抓住树冠、树龄小的时候处理,抓早就是抓住刚发病的时候处理。柑橘幼树树冠小,病枝、病叶很容易发现,也很容易清除,工作量也小。

经常检查、寻找溃疡病病枝、病叶,一经发现即时清除,或剪除或摘除。

这样可以减少病原基数,特别是在病枝、病叶很少,难以发现的时候,效果更好。清除的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

冬季完成果园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果园,彻底剪除病枝、病叶等,最好采用集中焚烧的方式清除病菌。喷洒石硫合剂保护,以达到控制来年菌源的目的。

3.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的水肥管理,营养抗病、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

改善灌溉条件。

树盘覆草保水。

高畦栽培防积水。

施用有机肥。

果园生草。

4.化学防治

适时用药防治可显著减少病害发生。但喷药防治一定要在清除菌源的基础上进行,务必均匀周到细致地喷布冠层、枝、干,效果才好。

每次新梢防治2次:新梢长3-5cm时和叶片转绿时各一次。

结果期在谢花后10天、30天和50天各喷一次。

梢果幼嫩期遇到暴风雨后及时喷一次。

主要药物有:

86.2%氧化亚铜-倍液,

50%的绿亨6号-倍

0.3%四霉素-倍

20%噻唑锌悬浮剂

20%噻菌铜悬浮剂

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

壬菌铜

5.防治潜叶蛾、凤蝶、恶性叶虫等害虫

因为柑橘树体被这些害虫为害后,首先削弱了树势,降低了抵抗力,其次增加枝叶伤口,有利于溃疡病菌的侵染。

多数新梢嫩芽长0.5cm-2cm时喷药,7-10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可用阿维菌素、吡虫琳和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六、陈文彬老师基地拍摄防治溃疡病技术视频

七、陈文彬老师培训课防治溃疡病技术视频

八、波尔多液在防治柑橘溃病上的应用视频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文彬老师柑橘溃疡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