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井研柑橘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TUhjnbcbe - 2021/9/3 2:52:00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井研柑橘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包括建园、栽培管理、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管理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井研县行*范围内绿色食品柑橘种植区域。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柑橘鲜果检验方法

GB/T(全部)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柑桔嫁接苗

NY/T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绿色食品柑桔类水果

3建园3.1 园地选择3.1.1 应集中连片,园地及周边无柑橘检疫性有害生物。3.1.2 平地果园或坡地果园坡度控制在25°以内。3.2 环境质量3.2.1 一般要求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空气质量、灌溉水质等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的规定。3.2.2 土壤条件3.2.2.1 土层深厚,厚度0.6m~1m,1m为宜,地下水位在1m以下,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土壤肥沃,有机质3%~5%,排水良好。3.2.2.2 土壤pH值5~7.5,pH值6~6.5为最适宜,pH值5.5~6、6.5~7次之。达不到上述条件的,需进行土壤改良。3.3 配套设施3.3.1 一般要求新建果园栽植前进行园地规划设计,合理布局防护林、道路、排灌渠道、品种配置等,并绘制出平面图。果园的水、电等设施配套齐全,现有果园设施不足的应配套完善。3.3.2 道路系统3.3.2.1 果园园外公路运输交通方便。3.3.2.2 亩以上果园,主干道宽4m~5m,贯通或环绕全园区,与园外公路相接。3.3.2.3 支道宽2.5m~3.5m,横贯各小区,与主干道连接。3.3.2.4 耕作道每隔50m~60m修1条,宽1m~2m,与支道及每台梯田相连接,并与排水沟配合修建。

3.3.3 排灌系统

3.3.3.1 果园排灌系统健全,排灌自如,雨后无积水。

3.3.3.2 水源条件好的,灌溉保障性水源应大于15㎡/㎡。水源条件差的,灌溉保障性水源应大于30㎡/㎡。

3.3.3.3 及时疏通沟、渠、凼,确保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能迅速排出积水,保持地下水位在1m以下。应开挖排水沟防果园涨水,排水沟主要为土沟,深度0.8m左右。

3.3.3.4 果园田间灌溉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灌溉形式:

——水肥一体化滴灌或喷灌,建有养殖场的果园,宜采用沼液灌溉一体化,灌溉水池与沼液周转池合并修建,底部建沉淀坑和排污管;——固定管道浇灌,管网宜每50m配置一个直径25mm出水桩;——移动机组浇灌,宜每50×㎡亩配置两套。

3.4 整地改良

3.4.1 整理

3.4.1.1 旱地土壤深厚0.6m~1.0m,坡度10°~25°的,缓坡地修筑3°~5°反坡台地,面宽3m以上,外高内低,梯埂种植草坡护埂。

3.4.1.2 水田改种柑橘的,构建高厢深沟,做到边沟、穿心沟、厢沟配套相连,排洪(湿)主沟低于原田面1m以下,降低地下水位。

3.4.2 起垄

3.4.2.1 砂壤土的厢面起垄成瓦背形浅垄,垄高30cm~40cm以上。

3.4.2.2 粘土的厢面起垄成瓦背形高垄,垄高40cm~50cm。同时选挖定植壕沟,回填有机肥。将表土回填于定植沟,形成1m左右厚度耕作层土壤带。

3.4.2.3 水田改建的低洼果园,垄高60cm~80cm,面宽宜为3m。有条件的果园修筑宽30cm,深20cm的“沟中沟”。

3.4.3 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过度酸化的,需增施石灰。不得使用富含有害重金属的城镇垃圾、煤渣等。4栽培管理

4.1 苗木

4.1.1 苗木根系完整,无明显机械损伤,嫁接口愈合完好,品种纯正,无检疫性病虫害,苗木质量符合表1要求。

4.1.2 应与苗木供应单位签订苗木供销合同。所购买的苗木应具备产地检疫证书。不得购买流动商贩兜售的苗木。

4.1.3 宜优先选择县域内的苗木,苗木运输要做好保湿工作,防止发热烧苗,起苗至定植时间不应超过3天。县内调运的,应办理产地检疫证;县外调运的,还应办理调运检疫证。

4.2 定植

4.2.1 时间

苗木定植最佳时间在秋梢老熟后的9月中旬~10月中旬或翌年春梢萌发前的2月上旬~3月上旬栽植。

4.2.2 密度

嫁接苗株行距弱树型为2~2.5m×5m,旺树型2.5~3m×5m。

4.2.3 栽植

4.2.3.1 平地宜采用开箱或垄畦改土方式,定植行宜用南北向,每垄可栽植2行,垄高度0.6m~0.8m。

4.2.3.2 坡地宜采用定植穴聚的方式,定植穴深0.6m~0.8m、宽1.0m~1.5m,聚积表层土壤高度0.2m~0.3m。

4.2.3.3 将苗木的根系和枝叶适度修剪后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紧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容器苗栽植时,先从容器中带土取出苗木,用手抹去外层土壤,露出部分根系,舒展根系,再放入定植穴中央,培土、扶正、踏紧,根颈露出地面10cm以上,浇透定根水。

5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深翻扩穴、熟化土壤

深翻扩穴在秋梢停长后或结合施基肥进行,在原定植穴边缘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回填时混以腐熟有机肥。

5.1.2 间作或生草

提倡柑橘园实行生草法,种植的间作物以矮杆浅根性豆科或牧草为宜,适时刈割翻埋于土中或覆盖于树盘。

5.1.3 覆盖与培土

高温或干旱季节,提倡用秸秆等覆盖树盘,覆盖物与根颈保持10cm以上的距离。培土一般在冬季进行,培土前应中耕松土。可培入塘泥、河泥或柑橘园附近的肥沃土壤,厚度以不高于嫁接口为宜。

5.1.4 中耕

在夏季、秋季或采果后进行,雨季不宜。每年中耕1次或2年中耕1次,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10cm。坡地宜深些,平地宜浅些。宜在降雨、灌溉后以及土壤板结时进行,并在中耕时除草,避免使用除草剂对环境造成影响。

5.2 施肥管理

5.2.1 施肥原则

5.2.1.1 按肥料配方施肥的原则,采用测土测叶配方施肥。

5.2.1.2 以土壤施肥为主,叶面追肥为辅的原则。

5.2.1.3 以有机肥、复合肥为主的原则。所施肥料应符合NY/T的要求。

5.2.2 施肥方式

施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式:——土壤施肥;可采用沟施、穴施、撒施或枪施方式;——灌溉施肥:有水肥一体化滴灌或微喷灌的,可进行灌溉施肥;——叶面施肥:微量元素、氨基酸肥或钙肥等宜用叶面喷施。

5.2.3 施肥量

5.2.3.1 幼树

1年~3年生幼龄果树,土壤施肥应勤施薄施,幼树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的磷、钾肥,单株年施纯氮g~g。春、夏秋梢抽生前或抽生期各土壤施肥1次~2次,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可进行1次~2次叶面追肥。10月后停止使用速效氮肥。氮、磷、钾比例1:0.3:0.5为宜。施肥量由少到多逐次增加。施肥方式以浅沟施和撒施(小雨前、大雨后)为主。

5.2.3.2 结果树

施肥量与土壤肥力、品种、树龄、树势、产量、肥料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以年产果kg施纯氮0.6kg~0.8kg,氮、磷、钾比例1:0.5:0.8为宜。不得施含氯离子的肥料,一年施肥4次~5次,红果瓤果园适当增加磷、钾用量:——催芽肥:萌芽前施入,用量占全年的20%~25%,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或水溶性复合肥;——稳果肥:用量占全年的5%~10%,在谢花后施入,如树势旺可少施或不施;——壮果肥:7月中旬施用,用量占全年的50~60%,以有机肥+高钾型复合肥+腐熟油枯(浸泡1月以上)为主;——采前肥:10月后增施,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以利于留树保鲜;——基肥:采果前后施入,用量占全年的10%~15%;——中、微量元素:井研土壤注意补铁、锌、硼、镁、钙等,以叶面喷施为主。5.3 排灌管理5.3.1 宜采用水肥一体化的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5.3.2 定植第一年对水分极其敏感,特别是高温季节,若遇连续干旱,每7天浇水一次,同时树盘覆草保水。5.3.3 发生干旱时(叶片卷曲15度以上,且第二天难以恢复原状),应注意及时浇灌。5.3.4 成年果园当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进行灌溉,多雨季节及时清淤排水。5.3.5 控制连续阴雨导致果树根系涨水和落果加剧;或通过地膜覆盖园区土壤,确保果园无积水,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果实品质。5.3.6 高温时段,过度干早,果园应适量浇灌,上午宜在10点前,下午宜在16点后。6整形修剪

6.1 树形要求

树形以自然开心形为主。——主枝、骨干枝宜少,分布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小枝、枝组和叶片宜多,但互不拥挤;树冠丰满,叶幕呈波浪形。——树冠达一定高度时,及时回缩或疏剪影响树冠内堂光照的大枝,使内堂获得充足的光照。树冠交叉御避前,及时回缩或疏剪主枝延长枝,使株间和行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随着枝组扩大交叉,应及时回缩处理或疏除部分枝组,但勿使内膛主枝或主干成光杆。6.2 修剪6.2.1 幼树期

以轻剪为主。选定各主枝、副主枝延长枝后,进行中度短截或摘心,枝条长度控制在30cm以内,并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调节各主枝之间生长势的平衡。适当控制徒长枝,轻剪其余枝梢,除对过密枝群作适当疏剪外,内膛枝和树冠中下部较弱的枝梢应保留。

6.2.2 初结果期

继续选择和短截处理各级骨干枝延长枝,适当控制夏梢。对过长的营养枝留8片~10片叶,及时摘心,回缩或短截结果后枝组。抽生较多夏梢营养枝时,应对其短截一部分、疏除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秋季对旺长树采用环割、断根、拉枝、控水等促花措施。

6.2.3 盛果期

及时回缩结果枝组、落花落果枝组和衰退枝组。剪除枯枝、病虫枝。对较拥挤的骨干枝适当疏剪开出“天窗”,将光线引入内堂。当年抽生较多夏梢营养枝时,应分别短截和疏除其中的一部分以调节翌年产量,防治大小年结果。花枝较大时适量疏花疏果。对无叶枝组,在重疏剪基础上全部短截处理。

6.2.4 复壮期

对还有经济保留价值的植株,在短截或回缩衰弱大枝组的基础上,疏剪部分密弱枝群,短截所有营养枝和有叶结果枝,全部疏去花果。必要时在春梢萌芽前对植株进行露骨更新或主枝更新。经更新修剪促发的枝梢应短截强枝,保留中庸枝和弱枝。

7花果管理

7.1 控花

对长势较弱、翌年是大年的植株或花量大、着果率极低的品种(系),冬季修剪以短截、回缩为主。现蕾期进行花前复剪:强枝适当多留花,弱枝少留或不留;有叶单花多留,无叶花少留或不留;摘除畸形花、病虫花。7.2 促进花芽分化

长势强旺的幼树或者花量偏少的成年树应控制氮肥施用量,在秋梢停长后进行控水、拉枝或断根处理。

7.3 抹芽控梢

应及时抹除过多部分春梢和夏梢。花量大的年份秋梢母枝数量多,对强壮的秋梢,或春梢母枝短剪1/3~1/2。花量小的年份多抹除春梢萌芽。

7.4 人工疏果

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针对坐果数量较多的,应进行人工疏果,疏除小果或过大果、病虫果、密生果、畸形果、伤果等,按叶果比30~60:1定果。

7.5 覆膜控水增糖

采取全园地面铺设银色反光膜的措施,时间一般为果实着色初期或果实采收前20天~30天,果实着色期实施为宜。

7.6 防止高温异常落果

开花坐果期,若遇连续3天~4天32℃以上高温天气,空气湿度下降到60%以下并伴有干热风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在柑橘园内喷水、覆盖、或根外追肥。

7.7 防止裂果

果实膨大期遇干旱时及时灌水,并进行树盘覆盖。土壤增施钾、钙肥,或初夏对树冠喷施硫酸钾、硝酸钾、氨基酸钙等。

7.8 延迟采收

可延迟1个月~2个月采收。延迟采收关键技术:留果量以植株负载量的70%为宜,果实转色期,喷施1次~2次杀菌剂灭菌,采用果实套袋与树冠覆膜相结合,果实留树期间注意防冻和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以防止浮皮。留树保鲜不宜连续采用,留2年~3年后应间隔1年。应注意防冻、杀菌。

8病虫害防治8.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辅之化学防治。

8.2 农业防治

科学规划,做好品种合理布局。果园生草栽培,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做好清园,及时消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落果,集中处理,减少病虫源。

8.3 物理防治8.3.1 利用灯光诱杀

果园悬挂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吸果夜蛾、金龟子、卷叶蛾等。每30×m2挂1盏,灯的悬挂高度以高出树冠为宜。

8.3.2 利用趋化性防治

利用吸果夜蛾等害虫对糖酒醋液的趋性,可用糖酒醋药液进行挂罐或树冠局部诱杀。

8.3.3 利用色彩防治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板、蓝板,即环保双面粘虫板,按不同规格每亩悬挂30张~50张。粘虫板宜挂于树冠顶端。

8.3.4 人工捕捉

人工捕捉天牛、蚱蝉、金龟子等害虫。

8.4 生物防治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天敌。人工释放天敌,利用天敌防治虫害。如合理使用高效低*低残留农药,保护利用捕食螨、瓢虫、草蛉、寄生蜂等有益生物种群,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用胡瓜钝绥螨防治害螨,每株树1袋。

8.5 化学防治8.5.1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的规定,柑橘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8.5.2 不得使用在果树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和未登记的农药;不得使用高*、高残留或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药剂,禁止使用农药见附录B。8.5.3 限制使用和允许使用的农药应按要求控制施用量,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严格按农药的使用说明施药,严控农药安全间隔期。

——限制使用的农药,每年每种药剂最多使用1次。

——允许使用的农药,每年每种药剂最多使用2次~3次。

9采收

9.1 采收期

根据果实成熟度、气候、果实用途等确定采收期,鲜食的果实要求达到该品种固有的色泽、风味、香气,充分成熟后采收;短期贮藏的果实成熟度达到9成左右时采收;长期贮藏的果实成熟度达到8~8.5成时采收。

9.2 采收方法

9.2.1 采前应对贮藏库或临时存放场所进行全面清洁和消*。用于采果的果箱内部应干净、光滑、无突出物,使用专用采果袋。采果人员应剪好指甲,戴好手套。避免在露水、雨水及高温时采收。

9.2.2 采果应坚持先外后内、先下后上,实行分批双剪法采果,第一剪间隔果蒂1cm以上剪下;第二剪齐果萼剪平。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9.2.3 要求所有盛果的容器内壁平滑,采下的果实应及时运往包装厂或贮藏库,避免日晒雨淋。

9.3 分级及质量

果实分级及质量要求应符合NY/T及附录C的规定。

9.4 贮存

果实采收后存放在通风良好、清洁干净、已消*的临时存放点或预贮预冷库。再进行加工分级装箱和销售。10管理要求

10.1 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档案和田间工作日志,包括但不限于:

——详细记载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日期;——记录病、虫、草害及重大农业灾害发生与防控情况;——建立土肥水管理技术措施及档案;——建立采收、储藏、销售档案;——建立产品质量档案。

10.2 宜建立

1
查看完整版本: 井研柑橘绿色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