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律师告诉你,疫情谣言止于此
TUhjnbcbe - 2021/9/23 22:07:00
北京正规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中国“战疫”激烈之时,“多喝热水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肺炎”“这是外国对中国发动的生物战争”这些或是啼笑皆非或是危言耸听的谣言也像瘟疫一样在蔓延。谣言似乎是瘟疫的孪生兄弟,每当疫情突发,谣言必定如影随形。然而谣言传播的途径更多,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不是所有人都会被病*感染,但几乎每个人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谣言。

谣言如何传播

根据谣言产生和传播的过程,可分为制造谣言、传播谣言、接收谣言三个阶段。制造谣言即编造与事实不符的虚假信息;传播谣言即将虚假信息告诉他人,传播谣言又有善意和恶意之分,善意是指将谣言信以为真而传播,恶意是指明知是谣言仍故意传播;接收谣言顾名思义就是听到虚假的信息。而根据人们在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又可以分为造谣者、传谣者、接收者。在这些角色中,造谣者必定是恶意的,但传谣者和接收者则不能确定是否知道信息的真伪。有研究用公式揭示谣言传播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1]。简单的说,谣言(虚假信息)的传播与信息的不明确性(Uncertainty)、重要性(Important)、价值(Value)、等因素成正相关。比如越不明确的信息或对于接受者越有价值的信息则越容易被相信和传播,所谓“人们只相信他们更愿意相信的事”。谣言与被接受者的理智程度(critical)、信息的控制(control)等因素成负相关。比如越理智的人越不容易相信和传播谣言,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此外,相关信息越透明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越畅通,则谣言越不容易被相信或传播。对于谣言以及其的危害,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熟悉,似乎不需要特别的为谣言下一个定义,我国的法律也没有明文规定谣言的具体含义,只有在《刑法》中将编造谣言和传播谣言的行为描述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如何识别谣言对于大部分没有恶意的普通民众而言,我们不是谣言的制造者,更重要的是如何识别谣言,从而做到不轻信不传播。律师在此提供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一、让谣言飞一会儿受限于认知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更何况随着疫情的不断的变化,谣言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从接收信息到转发消息,往往是手指头下意识的滑动,时间越短则我们越有可能成为谣言的推手。因此,无论我们是否相信接收到的信息,让它多飞一会儿,都不失为明智之举。谣言止于智者,不仅在于智者博闻强识,更在于智者能够抑制传播谣言的冲动。二、疏通获取信息的途径(一)掌握获取重要信息的原始渠道相关信息越透明或者获取的途径越畅通,则谣言越不容易被相信或传播。虚假信息起源于信息公开的不及时不透明[2]。谣言的盛行总是与*府公共信息发布不足有密切关联,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理者的公开[3]。如何及时透明的公开信息是相关国家机关和*府部门的职责。对于普通民众,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知道相关疫情信息最原始的出处,那么疫情信息经过重重传播,时效和透明程度将必然会大打折扣。律师在此整理分享了一些我国国家机关、*府部门的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律师告诉你,疫情谣言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