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会陈皮独特的加工炮制方法,新会陈皮按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小青柑(柑青皮、青皮)、微红皮(*皮、二红柑)和大红皮(大红柑、红皮)。
柑青皮(青皮)
鲜果皮未着熟色,呈纯青绿色,生理未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
加工后的果皮外表呈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不显皱缩。果皮内表面紧密光洁,呈淡*白色。质硬皮薄,味辛气香。此时橙皮苷含量较高,多糖的含量较低,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耐贮。
广东及沿海地区的中医认为青皮可配茯苓、炙甘草、法半夏治上焦咳嗽痰多色白。
二红柑(微红皮、*皮)
微红皮为正在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的茶枝柑果皮,呈*绿或*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
加工后的果皮色泽褐*色至棕*褐,此时多糖含量高,橙皮苷、油室大小和饱满度则介于青皮和大红皮之间,
果皮内表雪白、淡*白至棕红色。质较硬,皮较厚,性温,味辛、甜,气芳香,较耐贮。
中医认为二红柑主入脾,所以微红皮可配*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法半夏治中焦脾胃虚寒、痰湿咳嗽病,还可配生姜、大枣、竹茹治呕吐、呃逆证。
大红柑(大红皮、红皮)
大红皮通常是指采收已成熟的茶枝柑的果实所加工的皮,果皮色泽鲜*红或者大红色。
加工后果皮外表呈棕红色至红黑色。此时橙皮苷含量较低,多糖的含量较高,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内表雪白、淡*白至棕红色。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
广东地区中医认为大红皮能治下焦虚寒证。
这些陈皮都有健胃、发汗、祛痰药,有祛湿、化痰、开胃、消食,治胸中瘕热、逆气、通淋消膀胱热等功效,而相对其它两种皮,大红皮药性更加温和,男女老少都适宜饮泡,对身体滋润温补。
所以,日常养生的食用与药用,大红柑(大红皮)为最佳选择。